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致教育者的一封信

昔日的教育過於看重文化,不夠尊重自然;而後來的教育又太過自然,沒有足夠的文化。昔日過於重視知識傳授;後來則相反,沒有給予知識傳授以足夠重視。
編按:前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於2007年9月4日,中小學開學之日,發表了《致教育者的一封信》,表達了他對法國教育的期望。雖然已是近十年前,而且遠在地球另一方的作品,但直至目前,仍對全球教育問題有所啟示。
 
女士們、先生們:
 
值此開學之際,我給你們寫信。這是我自當選共和國總統以來首次給你們寫信。
 
我希望與你們談我們兒童的未來。兒童的未來在你們每個人的手中。你們承擔着教育、引導和保護這些尚未完全成形、尚未成熟、正在尋求並仍然脆弱的精神與感覺。你們的責任是伴隨他們從幼兒到少年的心智、道德、身體能力的蓬勃發展。這一責任是最重的,同​​時又是最美好、最值得褒獎的。
 
幫助兒童心智與感覺萌發,幫助他們走上人生之路,難道不是最偉大和最美好的嗎?但同時不也是最困難的嗎?因為在看到兒童成長的自豪之外,其個性與判斷力隨之而生;在因每個兒童感受其傳授的寶貴所得而幸福之時,總有一種誤導與壓抑人才、束縛激情的擔心,總有一種過於放縱或過於嚴厲的擔心,總有一種不能理解兒童內心深處之感受和完成任務之能力的擔心。
 
教育,就是試圖調和兩種相反的運動:一是幫助每個兒童找到自己的路;一是促進每個兒童走上人們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
 

教育曾是一個模子

 
面對成長中的兒童,對成人的一項要求是在教育的同時不要壓制其個性。每個兒童、每個少年都有自我存在、思維、感受的方式。他應當能夠表達,但也應當學習。
 
教育曾長期忽視兒童的個性,用統一的模子塑造每個兒童,讓所有人在同一時間、以同一方式學習同一種事物。知識被凌駕於一切之上。這一教育有其偉大之處。既嚴格又嚴肅,催人向上,戰勝自我。
 
這一嚴格要求的教育曾是社會進步的強有力因素。然而許多兒童備感壓抑並被排斥於社會進步的恩惠之外。這不是因為他們缺少才華,也不是無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而是其感受、其心智、其個性不適於我們強加給每個人的單一模式。作為一種回應,近幾十年來,兒童個性成為教育的中心,而不再把知識作為教育的中心。
 
給予兒童個性以更加重要的地位,尊重兒童的特性、特點、心理是必要的、有益的。重要的是發展兒童的優秀品質,發揚其長處,糾正其不足。但過於強調自發性,過於擔心束縛個性,一味地透過心理學的眼鏡看待教育,就會走向另一極端,人們就無法實施傳授。
 
昔日的教育過於看重文化,不夠尊重自然;而後來的教育又太過自然,沒有足夠的文化。昔日過於重視知識傳授;後來則相反,沒有給予知識傳授以足夠重視。
 
教師的權威因此而動搖。家長的權威和教育的權威也因此而動搖。世代相傳、不斷豐富的共同文化趨於破碎,變得難以訴說、難以理解。學業失敗降到了不可接受的地步。
 
知識與文化面前的不平等在擴大。而知識社會在世界各地強加其邏輯、其標準、其要求。家庭和學校所能賦予兒童的社會晉昇機遇在縮小。試圖重新激活從未存在的教育、文化和知識的黃金年代是徒勞的,每個時代都有其自身的期待。
 
我們不能再現第三共和國時代的學校,也不能再現我們父母時代的學校,甚至不能再現我們自己時代的學校。時代賦予我們的,便是迎接知識經濟和信息革命的挑戰。
 
我們所能做的,便是提出21世紀的教育原則,這些原則既不能等同於昨天的原則,更不能等同於前天的原則。
 

應讓兒童成自由人

 
我們要使兒童成為什麼樣的人?應是自由的女人與男人,應是渴望知曉美好事物與偉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滿愛心的人,獨立思考的人,寬容他人的人,同時又是能夠謀到職業並以其勞動為生的人。
 
我們的作用不是幫助兒童總是兒童,也不是使他們成為大的兒童,而是幫助他們成為成人,成為公民。我們所有人都是教育者。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