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因緣際會,欣賞了粵劇《孔子之周遊列國》。此劇以孔子為主角,阮兆輝(輝哥)演,孔子,固然入木三分;而鄧美玲(美玲姐)分飾孔子夫人丌官及衛靈公寵妃南子,也教人眼前一亮。
初出道時,美玲姐扮相俏麗,可塑性強,戲路廣泛,加上對粵戲刻苦鑽研的精神,已被視為新一代花旦中的優秀演員。多年來,她默默耕耘,演出不輟,且多方嘗試,搬演不同的戲碼,或經典戲寶、或現代新劇,她也全面投入,傾力演出。
今年4月,她與輝哥合演了《十年一覺揚州夢》、《桂枝告狀》和《胡不歸》,三齣都是經典名劇。至9月中旬,又重演了新編劇作《玉面雙雄》……
早就想訪問美玲姐,可是她比較忙,近日,終於約到她做專訪。
訪問那天,我們相約在九龍塘會所會面,我和攝影師早到了,坐下來等候她。
3時左右,美玲姐步進餐廳來,身旁還有一位老太太,原來就是鄧伯母,雖然已是80多歲,但她的精神看來蠻不錯,雙目炯炯有神。
我們坐在餐廳的一隅,邊喝茶、邊聊天,她就從小時候說起。
出身梨園是世家
眾所周知,美玲姐成長於演藝世家,三代都是戲行人。她是家中長女,父親鄧國華、母親梁少棠曾於藝林粵劇學院學戲,相識相戀,繼而共諧連理。舅父梁漢威、姨母梁少芯、姨丈文千歲,也是粵劇名伶。
「也許是胎教有功,我在母親肚內,她便演粵劇、唱粵曲……」美玲姐笑言,農曆三月廿三是天后誕,父母在船上演艇戲,她也經常追隨左右,在艇上看戲,自小就耳濡目染。
小時候,她家住秀茂坪,就讀於潔心小學。「當年,婆婆住在彌敦道,我經常會去住,有時也住在舅父家,那時流行黑膠唱片,他聽什麼,我就聽什麼,例如白駒榮、陳笑風……」自幼受到家中長輩的薰陶,她從小就喜歡粵劇,但從未想過加入戲行。
她的外婆陳冰微,是個時代女性;而外公梁君顯,則是個畫家,曾往法國學習繪畫藝術。其後,他專門為影片公司及戲院繪製影片廣告、畫布景,是40、50年代著名電影美術廣告設計師。
鄧媽媽梁少棠接着說:「我母親當年好漂亮,曾任婦女會會長,還演過話劇……她與吳楚帆、張瑛、張活游等相熟。我稱吳楚帆為師伯,張瑛為師叔。」她還記得,香港淪陷期間,他們一家子避居越南,戰後還坐軍艦回港。
美玲姐得天獨厚,遺傳了家族的藝術細胞,求學期間,已對表演藝術感興趣。小學畢業後,她考進北角協同中學。「中二時,我參加學校的歌唱比賽,以《露珠兒》一曲,取得冠軍。」《露珠兒》的原唱者為顧媚,是電影《小雲雀》的插曲,流行於60年代,是一首民歌韻味特濃的歌曲。讀書時,她曾接觸過時代曲、舞蹈、話劇……但仍未正式學習粵劇。
習藝之始在八和
念完中學後,美玲姐一直協助母親料理時裝店的生意,至1982年,偶然看到八和粵劇學院在報章刊登招生廣告,心念一動,便報名投考。她仍記得,因為收不到通知,錯過了面試時間,學院還為她安排了一節特別時段,主考有任大勳、麥惠文,還有舅父梁漢威。
經考核後,她正式成為八和粵劇學院第二屆(1982-84)的學員。「當時八和的會址在黑布街,距離時裝店不遠。我讀上午的孝班,早上10至12時上課,下午可以繼續回店上班。同班同學有20多人,以女性居多,燕瘦環肥,什麼人都有。」她笑着說。
京劇花臉郭鴻斌負責訓練「做功」,也是她的開山師傅,「唱功」導師則為麥惠文,還有其他導師,如陳敏、楊劍華等。「兩年後,只剩下10個、8個學員,結業時,初踏台板,我與李麗芬(即蓋鳴暉)合作,在北角陳樹渠會堂演出〈打金枝〉。」
隨後,八和粵劇學院開辦進修班,讓第一、二屆的學員一起上課,美玲姐表示,「同學有李麗芬、衛駿輝、李婉誼、盧麗斯、裴駿軒等。進修班要求比較嚴格,練功師傅是任大勳、音樂師傅王粵生,教戲師傅則為李艷霜……」跟着前輩,她學了好幾齣戲,包括《搶傘》、《百花亭贈劍》等。
她好學不倦,一頭栽進粵劇的世界,每逢星期一、三、五上午往八和上課,二、四、六的晚上則到舅父的漢風粵劇研究院繼續學習。她坦言,「粵劇的內涵非常豐富,既有戲劇、音樂、舞蹈、武術,還有文學、歷史……『唱、念、做、打』,是可以窮一生來追求的藝術。」
當時的巿政局會資助及安排八和會館、龍翔劇團、韻文3個團體在轄下的公園演出,對粵劇學院的學員來說,能參與巿政局的戶外演出,是最寶貴的實習時間,此外,在天后誕的檔期,神功戲旺場的日子,專業劇團應接不暇,八和也會安排學員演出。她還記得,曾經在荔園遊樂場演出,踏足舞台個多月,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大家都甚為珍惜。
美玲姐憶述,當年雛鳳鳴劇團需要演員,經理黃肇生便與劇團中人,到學校觀看一批新人的演出,同學李婉誼、盧麗斯等,亦因此加入了雛鳳。
至1987年,區域巿政局主辦「粵劇新秀匯演」,她與李麗芬組鳳朝陽劇團參加,演出經典名劇《牡丹亭驚夢》,初次擔任正印,備受觀眾歡迎,令她信心大增。
學無止境勤鍛練
在這段時期,美玲姐已跨進粵劇的門檻,具備專業水準,但她卻沒想過當職業演員。「業餘的演出,不以演戲為生,沒有票房壓力,也沒有心理負擔,純粹享受台上演出,其實很開心!」她如是說。
上世紀80、90年代,正值粵劇的低潮期,但她從未停止演出,並於1989年創立玲瓏粵劇團,爭取較多的演出機會,甚至走埠,遠赴美國,參加美西八和會館的籌款義演,曾與羅劍郎、秦小梨、陳艷儂、林小群等前輩合作……亦到過星馬等地登台。
可是,她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同時兼顧演出,雖然辛苦,但她希望能夠接觸不同的層面,直至1997年,她才全職投入粵劇的演出。
話說當年,梁少芯接了一台神功戲,在沙田禾輋演出,請她做「三花」,美玲姐表現出色,因而得到馬國超先生的賞識,請她到百麗殿演戲,做第二花旦,與大老倌文千歲、吳仟峰、謝雪心、吳美英等同台演出,一演便是兩個多月,吸收了不少經驗,功力自然有所提升。
百麗殿之後,她有機會到戲院演出,第一台戲便是《燕歸人未歸》,「我做『二幫花旦』,扮演珊瑚公主,戲份不輕,只好努力做功課,抄劇本、包括內文、介口、曲詞,靠自己熟讀、死記、盲練……此外,又請王粵生師傅教曲,操劇本……」不斷的鍛鍊,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份,她愈演愈好,藝術水平又增高了。
自此,她的台期更多,由於演出太忙,未能兼顧時裝生意,但她極愛粵劇,亦醉心舞台,於是便下定決心,選擇成為全職的專業演員,走上粵劇藝術的不歸路。
入行多年,美玲姐曾參與不同的劇團,也曾跟不同的老倌合作。她自言是個「貪心」的人,任何角色都想演,又認為與對手的交流,實在非常重要,「所謂遇強愈強,如果碰到出色的對手,就會擦出火花,所有戲都出來了。」
當年,在鳴芝聲劇團的日子,多演傳統戲,面對熟悉的劇本,壓力不大,戲份不多的場次,她一有空檔,就會躲在虎度門,靜靜看戲,觀摩別人的演出,從中汲取養份。縱使沒有演出,她也喜歡觀看他人的演出,「寓學習於觀賞,說不定有朝一日可以用得着。」藝海無涯,唯勤為岸,信焉!
毅然踏上正印路
至2004年,高陞劇團於新光戲院演出6日7場戲,其中有新編的《玉面雙雄》,此劇改編自外國著名的電影《帝國驕雄》,由葉紹德執筆編寫。由文千歲演將軍,龍貫天演二王子,梁少芯演後宮王妃,鄧美玲則演將軍之妻,劇中的4個主要人物,都有對手戲和戲曲排場,是一齣「雙生雙旦」戲。
《玉面雙雄》是美玲姐正式上位第一部開山戲,得姨丈、姨母護航,此後便穩坐正印花旦之位。當年的粵劇行業,能晉升至「正印」,殊不容易。她坦言自己這一代已比前輩幸運,機會較多,卻也經歷了種種的磨練和考驗,才能上位。
玲瓏粵劇團剛於9月中旬重演此劇,美玲姐邀得龍貫天、阮兆輝、陳嘉鳴合演。事隔19年後,再演此劇,她表示,「當年首演有些壓力,畢竟是上位之作,如果演出有閃失,可能會影響自己的決定;此番重演,旭哥(龍貫天)依然選擇演二王子,我仍擔演同一角色,即將軍之妻,與輝哥(阮兆輝)和嘉鳴姐(陳嘉鳴)合作,非但沒有壓力,反而是一種享受。」這部作品,見證了其演藝生涯的重要歷程。
回想當年,她正徘徊於正印與二幫之間,上位是粵劇演員必然爭取之路,但也令人難於抉擇。「有一年,我單做二幫也有80場,做正印當然不會那麼多,選擇上位,必然會有所犧牲。」上位之後,觀眾是否完全接受,也是未知之數,可能還需要一段適應期。
2006年,班主羅志勤先生邀請她加盟麗晶劇團,擔任正印花旦,她自稱,「這是跟前輩學習時期,既有熱心人支持,開演多是7日8場,亦有機會夥拍不同文武生,包括文千歲、阮兆輝、林錦堂和李龍等。」此外,她還開始學習班政、市場營運,以推廣劇團的業務。
「維持劇團的發展,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可是,最重要的是人和。」美玲姐為人不大計較,故人緣甚佳,亦得到其他演員的支持。
自從升任正印花旦後,在傳統戲之外,她也開始嘗試演自己的戲,「張澤明編寫幾齣新劇,如《倩女幽魂》、《李清照》,都是為我度身訂造的。」曾有一年,她演了7台新戲,包括自己的新戲,以及未演過的舊戲,雖然艱辛勞累,但也感到很充實。
隨着演出經驗愈來愈多,美玲姐逐漸得到更多觀眾的欣賞和肯定,但為了充實自己,她又前往北京、上海等地,遍訪名師,不斷進修學藝。曾受教於多位京崑名家,包括陳永玲、梁谷音、王芝泉、胡芝風、劉秀榮及邢金沙等。
「我希望從不同的老師身上,學習不同角色的演繹方法,藉着『以戲帶功』,透過老師的解說,掌握劇中人物的性格、感情。」
胡芝風老師曾給她排演幾部新戲,也說:「演員之中,鄧美玲是相當勤奮的一個,她堅持不斷學習,非常難得。近年我看她有很大進步,教她兩度演《倩女幽魂》,前後兩次就顯著不同,跨了一大步,那齣戲也更好看了。」
除了演戲,美玲姐還向曲藝方面鑽研。吳聿光是她第一位唱曲師傅,一直追隨左右。吳聿光師傅因健康問題辭去演藝學院之職後,便留在美玲的曲社,她把握機會,親聆教益,唱功亦因而大為進步。
多方嘗試尋突破
美玲姐對自己要求甚高,她強調,「演出必須達到水準,角色、戲份其次,藝術水平一定要高。」
2012年首演的《孔子之周遊列國》,由胡國賢校長撰寫,故事圍繞孔子一生,貫串為6場戲,劇中人物從孔子以至學生,全是男性,是一齣男性戲。為增強戲劇效果,編劇特別蒐集孔子夫人丌官的資料,以及衛靈公的寵妃南子的資料,以塑造劇中角色。
輝哥扮演主角孔子,將孔子的曲折生命與淑世情懷,再現於舞台之上。美玲姐則分飾丌官和南子,戲份雖少,但她覺得這部戲很有價值,「藉着粵劇學論語,實在饒有意義,曲子既有意思,又悅耳動聽,亦有助演員記憶和演繹。」多次重演,她也全力以赴。
劇中經典的一幕,是「子見南子」,正如粵劇藝評人鄧蘭所言:「鄧美玲唱情與戲文越趨成熟,丌官温柔良善、南子艷色掌權,各有特色,當中尤以南子的角色更突出。」
演藝路上,她勇於創新、不斷嘗試,上下求索,一再挑戰自己,以尋求突破。
多年前,她曾演出舞台劇《寒江釣雪》(2003年),扮演薛覺先的護士張德頤,與李龍、蘇玉華、胡杏兒等合作。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表演藝術,她認為,「這次演出,對演粵劇也有幫助,也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不但擴闊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亦可以交換不同的舞台經驗」。
除了舞台演出,她曾在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節目,擔任主持,透過行內人物的訪問,藉着聆聽別人的故事,增長了自己的見聞知識。此外,她也曾走進中小學,任教戲曲課程,積極投入推廣粵劇教育的工作。
2015年,她參演了史詩式粵語曲藝劇《救恩神曲》。這齣以粵曲唱演的宗教話劇,糅合了粵劇與話劇的表演元素,美玲姐飾演聖母瑪利亞,田哥(新劍郎)演耶穌,聯合多位舞台劇演員及舞蹈藝員演出。藝術總監兼導演麥秋的引導很多,「無論什麼形式的戲劇,演戲應從角色出發,不應為表演而表演。」讓她得到莫大的啟示,明白到將粵劇的身段、唱做的技巧融合於話劇,正是此劇的特色。
至於《玉簪記》(2016年),原為崑劇經典,是一生一旦的愛情喜劇。新晉編劇周仕深,按照崑本場次改寫成粵劇,美玲姐與黃偉坤合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她除了擔綱演出,還參與整台戲的製作及公演過程,由零開始,一力承擔。同時,她請來胡芝風和耿天元兩位名家,分別擔任藝術指導和導演。她飾演陳妙常,演來「跳脫、嬌憨、放鬆」,與以前的演出相比,可謂判若兩人。
同年,陳笑風收她為徒,「我很感恩,能夠成為他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花旦女弟子,實在與有榮焉。」
2017年,美玲姐獲得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 梨園之最2016」的「梨園之最 正印花旦」獎項,驚喜之餘,她盼望,「日後可以在量的基礎上,提升演出的質素」。
她的目標,就是不斷的學習和磨練,讓自己在各方面都成熟起來。
努力耕耘歷練多
談到2019年的《媚香留情》,此劇取材自孔尚任《桃花扇》,寫的是侯朝宗與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劇本由田哥負責重新編寫。「我與輝哥、田哥、南鳳姐已是老拍檔,彼此合作無間,已有默契。」美玲姐笑言。
在戲中,她演李貞麗,表現非常出色,與輝哥演的楊龍友,有不少對手戲,演來揮灑自如。他們演繹那一段感情戲,甚有感染力。誠如田哥所說,「那是一種歡場中的愛,有點曖昧,比較滄桑,但令人回味不已。」
去年,藝術節邁向50周年,為向一代伶王新馬師曾致敬,他們特意將四齣經典名劇搬上舞台。在這次演出中,除了《風流天子》,美玲姐參與其中三齣,「我以前演過《一把存忠劍》、《金釧龍鳳配》,相對來說,信心比較大。反而在《光緒皇夜祭珍妃》中,客串飾演慈禧太后,是最大的挑戰,因為從未做過這個行當,不過,我也喜歡作出多方面的嘗試。」
她認為傳統的劇目中,有很多珍貴的粵劇素材,不但別具韻味,且大有可觀之處。
在今年4月,玲瓏粵劇團以《阮兆輝血汗氍毹70年(第二炮)》為題,邀得輝哥合演三齣經典名劇《十年一覺揚州夢》、《桂枝告狀》和《胡不歸》。
據美玲姐透露,早在上世紀90年代,她已跟輝哥合演過《胡不歸》一劇,由朱秀英指導唱曲,但因為自己當時在大劇團任二、三幫花旦,未能領會演繹的細緻之處,故一直耿耿於懷。
她選擇重演《胡不歸》,就因為「一般劇團甚少推演《胡不歸》,這次有機會作主,又得輝哥答允演出,當然不放過這個機會。」她表示,隨着演出的年月增長,也逐漸體會到,無論是劇情和角色的演繹,也需多花心思推敲揣摩。
踏入10月,美玲姐又有演出。在中國戲曲節「太平處處是優場──維園粤劇戲棚匯演」中,金龍劇團壓軸登場,她與資深的拍檔旭哥、田哥等,將三齣熱鬧惹笑的粤劇──《金鳳銀龍》、《刁蠻元帥莽將軍》和《痴鳳狂龍》搬上維園的戲棚舞台,重現昔日市區的棚戲文化。
除了演出,最近,她也實現了另一學習意願,「我一直都希望能得朱慶祥師傅教曲,現在,我每星期都會去見他一次,操曲、聽他講音樂。」她喜孜孜地說。
演藝更上一層樓
在3個多小時的訪談中,美玲姐從早年的學習生活,聊到近期即將演出的劇作,分享了她在演藝路上的種種經歷……
驀然回首,美玲姐在粵劇圈,已發展多年,從早期習藝於八和開始,至今已有40年的光景。憑着鍥而不捨的精神,她不斷追求進步,亮麗的表現,亦有目共睹。
在舞台上,不同的演員有不同位置,無論是主角還是跑龍套,也有其重要性。多年來,美玲姐演過二幫,也做過正印,但無論在什麼位置上,她都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
近幾年,美玲姐的演藝表現,已提升至另一層次,開始進入享受舞台、享受演出的境界。
「年輕的時候,粵劇改變了我的一生;到今時今日,積累了更多的人生經驗,粵劇又給予我向前邁進的動力,豐富了我的生命。」寄望將來,她坦言一定會繼續堅持下去,在台上演繹不同的好戲,與觀眾分享。
11月中旬,美玲姐將於香港文化中心,演出兩齣經典粵劇《雙仙拜月亭》、《蠻漢刁妻》,期待在舞台上,欣賞到她甜美的聲線、優雅的唱腔,以及精彩的演出!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