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世紀暴雨令香港滿目瘡痍,外界以為香港遇上了世紀災難,外地親友紛紛致電問個究竟,本地市民身受其害,大多認為政府的預警反應緩慢、應對失敗,與政府早前對超強颱風「蘇拉」的應對形成重大落差。一些評論認為,這場暴雨完全暴露了香港管治的問題,對此筆者完全贊同。不過從更深一層來看,政府對於兩場天災的處理,結果雖然不同,但背後所反映出的本質卻是如出一轍,均顯示當局的政治與管治表現正朝着「內卷化」的方向前進。
只求得分和免責
早前超強颱風蘇拉襲港,政府提前預警,並公布一系列措施應對,特首李家超更首次啟動「全政府動員」善後,最後風暴並未造成重大傷亡和破壞,過程中成功提高了市民對政府管治水平的期望。但我們也清楚,自從2022年MIRROR演唱會事故以來,李家超政府對於靠危機/災難得分(capitalize on crises)顯得十分熱中,並逐漸成為了李家超政府的特色:政府首先會「戴定頭盔」,跟着會表現得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頭苦幹。這些已成為了指定動作,通常這會為政府取得多少分數,但事情最後卻大都不了了之,缺乏成果。
當然這種行為在政治和組織行為學上是完全可理解的:一方面政府可透過這些危機,以極低的成本來提高民望;唯更重要的是,政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完成這些指定動作,就是為了萬一出了事或已經出了事可以免責——政府在兩次天災中所作出停工停課的政治決定,其實都是出自這種心態,展現出強烈的公關和免責導向的傾向。
我們可能正在目睹政府從一開始不放過任何機會博取掌聲的公關化管治,演變成目前的內卷化管治。內卷化(involution)的概念來自於美國人類學家亞歷山大·古登威澤爾(Alexander Goldenweiser, 1880-1940),原意為某些文化達到其最終形態後,無法自我穩定,也無法轉變為新形態,只能使自己在內部更加複雜化。所以後來在中國網絡文化中,「內卷」一詞被用來指內部惡性競爭、過度競爭,或逐底競爭的現象。
從公關化到內卷化
就在筆者研究內卷化於現今社會和政治的形態和表現的時候,讀到內地署名丘小海的〈社會內卷化的根源〉一文(據聞是華為內部論壇一篇很火的文章),驚覺作者所描述的內卷化現象,跟當前香港的政治風氣幾乎毫無二致。丘小海在文章中,將內卷化的表現形式分為七方面:
(1)無意義的精益求精是內卷;(2)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是內卷;(3)為了免責,被動地應付工作也是內卷;(4)與預期目標嚴重偏離的工作也是內卷;(5)低水準的模仿和複製是典型的內卷;(6)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制度性的內卷;(7)在同一個問題上無休止地挖掘研究是內卷。
如上文所說,無目標的投入只換短期掌聲是內卷;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以期出了事可免責也是內卷;為了落實上級決定的項目,又要冠冕堂皇使整個決策過程看起來科學化是內卷;搞對推動個人創業和科技創新毫無幫助的創業和科技比賽是內卷。所幸這些做法只是浪費了資源而已,對社會未至於造成太大傷害;但現在政府的內卷化卻已逐漸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令政治和社會上出現大量荒誕景象,令香港前途更形渺茫。
可能是官員們自知能力有限,政府機器的效能亦逐漸見底,加上政治的關係,無法將本港的問題準確歸因,導致政府出現了一種急功近利和避險免責的價值導向。這種導向以往普遍會令官員只懂說些漂亮話,搞些短期措施交差了事;但到了今天,官員們明知解決問題無望,索性來個捨本逐末、抓小放大。以推動夜經濟為例,誰都知道只要搞好香港經濟、激活股市樓市、少些無謂規管,夜經濟自然會回來;要是要吸引遊客來港,那麼早在半年前便應開始着手推行,哪會等到今天?由此可見,一眾官員寧願在錯的地方用功領功,都不願在對的地方背鍋,寧治標拒治本,根本不敢觸碰事情本質,只望能夠粉飾太平。這比起以前政府「講咗當做咗」、「畀錢當做咗」更差勁。
寧治標拒治本的政治風氣
這次超強颱風和世紀暴雨連環襲港,無疑是對目前充斥着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管治,發出重要警號:氣象專家指,這是全球暖化導致極端天氣的集中反映,隨着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重,香港未來或要面對更多類似的極端情况。換言之,面對驟至的極端天氣和巨型災害,實際上已不容許政府抱着「經一事,長一智」的態度去學習和處理——只要一次失手,災害便會猝不及防,就好像這次世紀雨災一樣。而目前政府這種政治掛帥、時常忽略理性與專業精神、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作低效率的投入的做法,更是應對災害的大忌。
不得不提的是,香港股市連續兩個星期五因極端天氣而全日停市,令港股在本月這6個交易日中,已有兩日停市,年內更已三度因惡劣天氣暫停交易。根據恒指公司數據,今年香港股市首8個月日均成交額為1120億元。因此9月至今的兩日停市,已導致港股損失2240億元成交額,同時流失了4300萬元交易費用及數以億計的股票印花稅,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聲譽。
筆者這裏不是說開市比人身安全重要,而是港府在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早已表明,港交所將探索市場在惡劣天氣下繼續運作的安排,豈料年內已三度停市,新措施仍只聞樓梯響。另一邊廂,政府只求得分和免責,經常停工停市停課,並以「全政府動員」善後,卻沒有責成港交所加快行動,讓新措施盡早出台,以減少停市所帶來的損失。
內卷化下的香港
內卷化這概念發人深省的地方,是讓我們認識到某些文化達到其最終形態後,無法自我穩定,也無法轉變為新形態,只能使自己在內部更加複雜化──這不僅是香港管治的現况,也是香港的現况,只見社會整體效率日漸下降,對外競爭力不斷被削弱,社會在每况愈下之中原地踏步、自我消耗。而在管治內卷化之下,政府亦無法改革施政,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
國內的「內卷化」權威、著名歷史社會學家黃宗智教授指出,過去學術上在「內卷化」( involution )的概括中,多將之與「演化」( evolution)與「革命」(revolution)並列或對立;但與內卷化真正對立的是「創新」(innovation)——在社會未產生技術創新的突破或政治變革現象之前,內卷狀態將長期持續。然而,現在香港比起以前任何一段時候,都更難以出現技術創新或政治變革。在這背景下,香港該如何自救?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