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章報道,事件發生於新學年的首個上學日,即2023年9月4日,葵涌一所中學的女校長,懷疑在處理一名有違規行為的男學生時,被該名學生打傷。事後,有關人員到場經調查,證實女校長受傷,由救護車送院治療,並以涉嫌「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罪,拘捕一名涉案的17歲男學生。
雖然筆者對有關事件的真相了解不多,也未能完全掌握事件的全部,所以不擬評論該宗事件,也不宜妄下判語。然而校園內發生師生衝突或出現學生情緒失控以致傷人事件,始終屬於不幸。故筆者謹向受傷校長致以深切慰問,並希望事件早日解決,師生都可以就此不幸事件充分反省學習,校園盡快回復寧靜。
校園衝突的出現
作為曾在兩所弱勢學校擔任校長及在師資培訓機構專職負責培育的工作,筆者相信,校園衝突的出現總離不開幾個重要因素:學校領導及管治、訓輔及班級經營概念的掌握、有效師生關係的建立和正向校園氛圍的營建等,每一個因素都可以主導地影響着學生的行為表現。當中若有任何一個因素處理不善,都有可能衍生學生違規行為的出現。
舉例來說,學校是否相信學生可以改變,已可以主導了學校整個訓輔政策制定的方向!相信學生可以改變的陣營,可以給予較多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學生因為得到成人的信任,懂得自我約束、自我管理,願意配合學校期望,不用嚴密監管已可以循規蹈矩。
不相信學生有能力自我改善的學校,政策會傾向信任刑責、規條、嚴肅監管,所以學校便好像一座冷酷無情的建築物,裏面的人都顯得很莊嚴、肅穆、循規蹈矩,師生關係比較疏離;在這種氛圍下,老師皆認為學生需要用嚴懲、獎罰,以不同程度的處分或規管,賞善罰惡,才可以達到有秩序的校園生活,全體學生才會安份守規的目的。
以後果代替懲處
這裏想順便一提的就是,最新的班級經營理念認為教師可以用那一種手法處理學生的違規行為,其果效是可達致預期的。現代的班級經營着重用「後果」(consequences)或稱「邏輯性後果」(logical consequences)去代替傳統的「懲處」(punishment)。
其原理就是說,當學生出現違規行為時,若立即沿用慣用的傳統懲處方法以為可讓學生承擔其不負責任行為後果的話,我們就是捉錯用神。因為學生愈被責罰,特別是已達入青春期後的青少年尤甚,他們反叛心態也特別強,高壓引來反彈,為保護自己甚至會即時還擊。反之,我們若針對他們的特性,知道他們十分着重面子和別人的眼光,所以當耐心聆聽他們的行為背後因由後,令到他們感受同感,再引導他們以理性思維去商討如何為事件作出補償行為,相信效果一定比單用懲罰的好。
領導關鍵在乎影響力
其次,學校領導的功能想達成什麼目的,也可以令到學校發展是否達到之前所制訂的預期效果。根據近代的領導理論(例如John Maxwell)所述:真正的領導並不能以獎勵、委任或指派去達成,因為領導的關鍵在乎其影響力。另外,McShane & Von Von Glinow(2000)亦認為領導力可以影響大眾,為他們提供一個環境,以達成團隊或組織目標的過程。所以今天許多研究領導的文獻都指出,領導不能再由團隊中的最高領導人擔任,領導已是一個分層、集體都可參與的概念,以學校情境來說,人人皆是領導,教師領導的效能漸漸被大眾所重視,其功效可以與傳統的學校領導、校長領導效能比美。
簡單地說,領導力就是影響,這包括校長的領導、教師在課室的領導,特別是他們進行班級經營和課堂管理等,所製造的影響能力。一些稱職、有效具領導影響能力的校長、老師,他們會和其他追隨者,包括其他老師或一般學生,都受到他/她們領導行為的正面影響,在已建立的信任基礎下,追隨者們便會自動遵守校內所既定的規則行事,不敢逾越。因為他們深信破壞規則會引來別人非議或使到大家信任破滅,所以他們寧願樂意遵循。借用剛才所提及的班級經營概念去看學校領導和管理,其效果亦可以很不同!若領導者能用心去經營打造一支有信任、有關懷、互相尊重、有集體協作力量及以創新思維領導學校發展的教師領導團隊,相信一定比單以個人英雄主義帶領學校的校長領導為優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