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夢想」是一個中國的非政府組織。認識「真愛夢想」是非常偶然的。美國的比較教育學會(CIES–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每年年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過千人參加,今年2月中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首次由來自中國的開幕主旨報告。報告人潘江雪,就是「真愛夢想」的創辦人。
筆者的港大同事白傑瑞(Gerald Postiglione),美國人,是目前少有對中國教育有長期而深刻研究的學者。他在CIES會上在走廊遇上潘江雪,從不相識但一見如故。於是潘在回國的時候,經過香港,訪問了香港大學。筆者也因此認識了潘與她的同事。
自信、從容、有尊嚴
談論下來,不無震撼。才知道中國有如此有理想而又有影響力的NGO。不然,還以為NGO已經在中國式微了。「真愛夢想」,應該說是「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潘江雪是理事長。4月末,在深圳參加了他們的年會。會上,接近兩個小時,介紹了「真愛基金」的種種方面,更是震撼。
簡單說來,「真愛夢想」是一個扶貧組織。潘也因此在種種榮譽之中,是「全國扶貧攻堅先進個人」。他們主要的發展,是為邊緣或貧窮的農村孩子,帶來夢想。概括起來,是讓孩子們有「自信、從容、有尊嚴的未來」。
這個簡單的口號,凝結着中國教育的前進方向。筆者在本欄不斷論及,現代的學校教育基本上是工業社會頂峰時期的產品,是一種經濟話語的產物。成績、考試、升學成了我們青少年的緊頭箍──他們的自我價值觀,被學業成績騎劫了。在貧困的地方,學生更是在種種學業的壓力下掙扎。升學的希望比較迷茫,容易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難以有「自信」。在高度嚴密的教學氛圍之下,也很難「從容」,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也沒有多少空間給自己思考。
在重重的功課壓力底下,學生必須臣服於成績與分數,談不上尊嚴。這種種,可以說是一種困境,也是籠罩我們青少年學生的一種霧霾。對學生來說,夢想,可以說是突破這種霧霾的一片藍天。
說震撼,是因為這種困境,並不是少數人的感覺。媒體上對教育不滿的聲音,天天可聞;針對時弊而批評的很多,憤世嫉俗埋怨者也不少。但是呻吟者多,建議者少。又或者建議者提出的,需要制度的整體改變,或者寄望於社會文化的整體變更。或則寄望於由上而下的變革,或則希望有下而上改變總體的面貌。類似「真愛夢想」把希望放在具體的行動中,就在現有的文化與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尋找教育的積極一面。就教育改革來說,這是每一步都可以看到成果的、積極而現實的方向。
說了半天,需要把「真愛夢想」的影響介紹一下。基金正式在上海註冊是2008年,15年之間,在全國建立了5276所夢想中心,涵蓋606萬師生,覆蓋全國31個省的911個區縣。這是2022年的數字。筆者的理解,夢想中心是基金會的核心項目。
夢想中心的概念,是首先改建一間教室的物質空間,有點像我們的maker-place,這在貧困的農村,殊不容易。以空間的改變來帶動人際關係的改變。基金的原話:「改建學校的一間教室,為學校建設風格獨特,集平板電腦、圖書、多媒體設備為一體,便於互動式課程開展的教室。這間教室成為孩子們喜愛的素養教育學習環境,從空間關係構建開始,致力於改善師生關係。」這裏面可以看到,素養教育是夢想中心的核心概念。夢想中心有標準的規格,但是不斷改進,不斷加入最新的科技設施和教學理念,現在已經進展到模型7.0(基金會還有穿州過省的流動夢想中心──夢想大篷車──在每個地方停留兩至三天;這裏無法詳細介紹)。
夢想中心:未來素養教育
就只是硬件方面的營運,就需要很龐大的營運機制。基金在這方面有全面的機制,很不簡單。
空間的改造,也可以說是夢想教育的起點──「讓孩子看見未來的學習空間。」有了新的空間,就有利於引進夢想課程。夢想課程分為「有愛」(感知與聯結)、「求真」(思考與選擇)、「追夢」(探索與行動);在9年義務教育裏面分為四個階段學習,每個階段的目標與內容都有詳細的設計。
這裏面就顯示了「真愛」的本質。這點也許很重要。追夢,不只是個人的夢,也不是榮華富貴的夢;而是建築在人與人之間的「真愛」,心中有他人,有群體,有社會,這是夢的根源。這與西方以個人為出發點的「夢」,很不一樣。
但也有「求真」。「夢」,不是幻想,也不是虛構,而是有豐富的經歷,寬闊的視野,才談得上對於「夢」的探索與行動。因此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經歷。
夢想課程的設計,有一些基本的理念:兒童為本、專題學習、多樣機會。也可以理解成為我們熟悉的主動學習、PBL、體驗學習。
學生成長:一站式設計
而夢想課程也有明確的定位,「以國家課程為主體,奠定共同基礎,豐富課程資源;以班會課、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拓展補充,兼顧差異。」是學校原有課程的增潤,而不是衝擊。學校實行起來就沒有障礙。這也是夢想課程得到許多地方政府支持的重要原因。
夢想課程為了達到目的,在教學法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基本的理念:「在教學關係定位上重塑老師與學生的角色關係;在教學方式上,提倡提供多元體驗探究合作的學習過程;在教學設計時,強調教學評一致性思考;在教學生態上,宣導學生、教師、課程及教育空間協同。」
為了達到「素養教育」的目的,基金有很大的機制,培訓教師、校長、教育局長……加上上述的硬件建設、物資供應、課程設計、活動安排、巡迴訪問、設立新點、政府關係……等等。於是就需要很大的志願者(義工)團隊。綜合來看,可以說是對於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一站式」設計,包涵了一切對學生學習有利的因素。這不是任何能幹的政府可以容易做到的;也是發揮了NGO的作用。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典例。
以上可見,基金會的「夢想」,在龐大的運作後面,有非常嚴謹的理念。可以說是理想與實踐結合的典範。
本文結束之前,值得一提的是:為擴闊學生的視野,基金會有一個「去遠方」的研學計劃。讓偏僻農村的學生可以到遠方見識。
但是與一般的「研學」項目不一樣,學生除了增廣見聞,需要自己設定目標、規劃路線、製作預算。這還不止,更要從事籌款。下面一段學生的話,令人感動:
「我們去北京的時候,帶了一些土特產。那些有愛心的哥哥姐姐們用高價買下我們的土特產,我們應該收了2100元。其中600元是致送給我們班的XXXX同學。還有1500元,其中500元我們拿來做班費,剩下的1000元我們自己決定捐贈給真愛夢想基金會。」
「你知道嗎?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和我們一起去遠方,去看外面的世界。我們現在才明白,有好多人在幫助我們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學生來自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腳木足中心學校五年級。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