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3年)是清華大學建校112周年,又是已故前校長梅貽琦逝世61周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與清華大學校史館合作,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辦「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人和事」專題展覽。
展覽透過來自該校約60餘組/件校史資料,闡述清華大學的早期發展史,同時介紹8位傑出學人,包括前校長梅貽琦、物理學家葉企孫、維新政治家梁啟超、建築學家梁思成、歷史學家陳寅恪、語言學家趙元任、文學家朱自清及「中國首位體育教授」馬約翰的成就。
校訓來自《周易》乾坤兩卦
清華大學的校訓來自《周易》乾、坤兩卦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事緣1914年11月5日,梁啟超到清華演講,勉勵學生做「君子」,講辭曰:「乾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君子責己甚厚,責人甚輕……」。「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的校訓便由此而來。
清華大學校史館館長范寶龍教授介紹,清華大學位處的清華園,原為北京城外清代皇家園林,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美國決定退還部分庚子賠款,並提出以庚款興學,派遣學生留美。外務部上奏獲得此地建留美肄業館,後改名清華學堂,1911年開學,辛亥革命後更名清華學校。經過百年發展,清華大學已由一所選派學生留美的預備學校,發展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現代化綜合大學,秉承「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的校訓,奉行「行勝於言」為圭臬的學風,培育莘莘學子,陶鑄國家棟樑,為現代中國的發展帶來極為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校史與中國近現代史分不開
至於建校112年的清華大學,為什麼選擇與孫中山紀念館合辦這次展覽?孫中山紀念館館長孫德榮指出,清華大學在1911年創校,恰與辛亥革命同年;大學的校史,與中國的近、現代史是分不開的,清華大學的師生亦積極投入愛國救亡的洪流中,例如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中,學生救國會印發《告全國民眾書》,發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起草人正是後來當上清華大學校長的蔣南翔。
抗戰期間,清華與北大、南開三校合組「西南聯大」,薈萃名師繼續作育英才,著名的諾貝爾獎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便是西南聯大的學生。
香港高等教育有清華人身影
清華大學跟香港也很有關係,港人都很熟悉的文學家朱自清,他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就在清華園內。香港大學中文系前主任許地山教授,曾在清華大學講課;創辦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的錢穆先生,曾在清華和西南聯大授課,而港大的羅香林教授、中大新亞書院的梅貽寶教授和崇基書院的創校元老麥健曾教授,都是清華校友。
時至今日,清華大學除了有香港學生外,也為本港的公務員和各界人士舉辦培訓班,參觀「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人和事」專題展覽,當可了解更多。展期至2013年5月31日,免費參觀,周六、日和假日下午還有粵語導賞。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