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在生,又會如何?
毛岸英如果安然無事,在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後奉調回國(根據中共黨史的說法,毛岸英遇難後中國高層不敢將噩耗報告毛澤東。直到三次戰役後,毛澤東指示他的秘書葉子龍調毛岸英回國時才被告知真相),中國的歷史發展軌跡極有可能大為不同。
毛岸英如果不在朝鮮遇難,對於毛澤東爭奪國際共運領導權的雄心,從而走出一條與蘇聯不同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決心,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也就是說當年毛岸英即使幸存,亦不過30多歲,可能還在培養鍛煉時期,自然不會改變毛澤東後來被稱為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理論極左路線的形成。因為這條路線在50年代中期,就起於青萍之未,反右時期已見端倪。
毛岸英之殤,與文化革命的發生,在相當程度上存在正相關關系,雖然相關程度未必很高。也就是說,如果毛岸英在生,文革發生的可能性會有所下降。相對於爭奪共運領導權,毛發動文革的動機復雜得多。其中包含了他那些魯莽試驗歸於失敗的憂鬱以及由此而起的擔心權力旁落的孤寂,或許還真有責備彭德懷所說的,一個兒子死了,一個瘋了那種無後的憤懣。始終中國傳統意識浸入毛澤東的血液之中。
如果因為紅色懿文不殤,而使文革沒有發生,中國和世界今天自然完全是另一景象。那就是中國在上世紀有成功完善得多的計劃經濟體系。但進計劃經濟越深,去市場經濟越遠。蘇聯是極好的例子。假如文革沒有發生,今天中國人或者還在國營單位中營役,或者如今天俄羅斯般對着計劃經濟坍塌后遺下的廢墟而惆悵。
革命起因成千古之迷
對於毛澤東這樣一位起於農家,乘時而起,最終奪得東方大國政權的政治人物,竟然發動一場極為荒唐,注定失敗的文化革命,根本原因實在是千古之迷。是毛澤東沒有看清他的革命不會被他以前的戰友和合作者接受;還是他過分自信能再來一次革命,根本改造中國人的本性呢?
創立紅色中國後,毛澤東的地位與歷朝開國之君無異,甚乃過之。其權力基礎中國共產黨一致尊奉他為不可置疑的領袖。他文革前的諸多實驗,儘管碰壁失敗的多,但他的同志或為他開脫,或為他擔責。一方面早已形成的人身依附君臣關系;另一方面在這個政黨的結構中,只有擁戴黨魁才能留在黨內,這才符合個人的利益。
交化革命就是在這樣的政治結構下被發動起來了。在毛澤東至高無上權威下,中國共產黨內部各個早已存在的,互個爭鬥的派系,實際上都力爭毛澤東的支持。雖然文化革命,是毛澤東依靠林彪這一被人們稱為軍功集團的派系,清算劉少奇黨務系統派系,只不過是勢術的應用。毛如需要,他可以倒過來,以劉的派系清算林的派系,所被欽點者也必然合作。在這之前清算彭德懷和高崗,就是如此。
儘管在人事方面,毛可以隨心所欲,運用他老練的政治手段,縱橫捭闔進行文革部署,但是他進行文化革命的思想,在黨內——更不用說在全國人民中——卻是知音少,理解的人不多。在相當程度上,就只有江青麾下那麼幾個筆桿子真正理解的貫徹毛的意圖。雖然毛在文革中一直能組成班子,執行他的意志,但是這些班子成員,更多的只是文革的得益者,而不是毛思想的真正衣缽接受者,從林彪到華國鋒都如是。
這種格局隨着毛年事漸高顯得特別嚴峻。毛的文革思想只局限於江青麾下那麼幾個人,無法感染更多的精英權勢人物。毛的最大困境是他的衣缽傳人實際上絕無政治能力。江青根本是一個病人,心理變態,尖酸刻薄,再加上被視同武則天牝雞司晨的抗拒,根本不可能掌控國家。她手下的人舞文弄墨而已,最多達到出謨献策的水平。
毛臨終前的班子就是由這兩部分人組成的:江青的文革派系和華國鋒的文革獲益者。這兩派人沒有一個統御者,而外有文革中被不同程度清算,但乃具相當影響力的元老集團虎視耽耽。毛費盡心力在臨終前搞成這樣的局面也已陋矣。
如毛岸英經歷文革……
毛剛咽下最後一口氣,他遺下的班子即時分道揚鑣。文革得益者聯合元老集團一舉捉捕了江青為首的文革派,文化革命成為歷史。很明顯以華國鋒為首的文革得益者集團,對偉大領袖的文革思想與理論,乃至革命路線,並不太在意,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與權位,加上他們與元老集團的淵源,文革的結局也算順理成章。
在毛澤東的晚年,除了江青之外,李訥曾位至北京市委書記(設有第一書記),毛遠新為沈陽軍區政委,在毛最後歲月,毛遠新出任毛澤東與政治局的聯絡員,是當年中國最有權勢的人物。須知李訥與毛遠新都是40年代出生,當年不過30多歲,李訥與江青一樣身體也不好,都難寄大任。毛岸英則出生於1922年,如果活着當年己經50多歲。與被冊封為接班人的華國鋒只小一歲。
如果毛岸英活着經歷文化革命,不外兩種可能:站在元老集團一邊,這樣歷史不會有毛岸英的角色。因為結果必然不見容於毛澤東,而成為廢太子。同時也不可能成為元老集團的首領,因為淵源根本不同。以毛的權威,相信毛岸英違抗毛澤東意志的機會極小;更大的可能是成為毛文革思想路線某種程度的支持者。這樣在毛晚年被賦於高過毛遠新的權位而成為領導核心絕對有可能。
當然這時候可能有一個與江青關係的問題。如果這種關係不出亂子,毛澤東身後留下的班子可能不會內訌。儘管國人未必如孟子所說的:「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輸誠效忠於「吾君之子」(益為禹培養的接班人,啟則為禹之子),但毛岸英比之毛遠新,比之江青,乃至比之於華國鋒,應該有更多的優勢統領毛澤東遺下的班子,不管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
這樣即便文革路線無以為繼,不得不改弦易轍,甚至清除江青麾下那些筆桿子,毛岸英或者仍然大權在握,最可能的是回復文革前乃至50年代的正規蘇式計劃經濟。實際上即使四人幫倒台時,中共元老集團還是有很多人主張這樣做的。而毛岸英在蘇聯生活十多年,其成長期全在計劃經濟的氛圍中度過。毛主席說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毛岸英始終不同鄧小平,後者成長期在實行市場經濟的先進國家法國度過。鄧小平作為中國掌舵人,把中國引上與世界接軌的改革開放路線;如果由毛岸英掌舵,實行計劃經濟乃至與蘇聯接軌的可能,始終更大。
歷史就是道樣喜歡與強人開玩笑,在偶然性中跌宕前行的。
原題為<克麗奧佩特拉之鼻與紅色懿文之殤>,本題為編者所擬。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