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顧嘉煇和Uncle Ray

顧嘉煇那一代的香港音樂家,給我們留下大量的粵語歌遺產,已是全球華文化的一部分,亦是嶺南文化的一大部分,更是延續廣府話最有效的保證,相信喜用港式廣府話的Uncle Ray,亦會同意。

剛踏入2023年1月,便有兩位香港樂壇巨匠,先後於3日和13日離世,前者是音樂家顧嘉煇(1931-2023,Joseph Koo),後者是電台節目主持人郭利民(Reinaldo Maria Cordeiro,1924-2023,人稱Uncle Ray),他們在1950至90年代的香港樂壇,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對筆者來講,除了他們的事業成就外,更重要的,是二者皆人間的好好先生、謙遜、摯誠、無私地扶植同輩和後輩,實是香港人的光輝、學習的好榜樣!

中樂現代化的先驅

歷史學者普遍認同中國的現代化,是始於1840年代的鴉片戰爭,然後是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民國、五四運動、解放,到毛死後的4個現代化。但其實中樂的現代化,即是西樂的傳華,早已由摩利⾂(Robert Morrison,1782-1834)在1818年引入基督教/新教的中譯聖詩開始,然後是「學堂歌」、中式古典西樂、藝術歌、王洛賓的少數民族歌。

美國的流行音樂,在1920年代傳到上海,邁開了華語時代曲的創作,先是膾炙人口、名家迭出、傳遍大江南北的國語時代曲,10年後,便到粵語時代曲在廣州和香港的發軔,經過周聰一代人的努力漸趨成熟,到了顧嘉煇年代,便 「似大江……一發不收」了,這段歷史,可參閱筆者在灼見名家發表的6篇拙作《淺談暢詠時代曲》(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5月3日)。

筆者認為,粵語歌開荒功臣的首位是周聰,顧嘉煇第二(見上引其中〈淺談暢詠時代曲──顧嘉煇與粵語歌填詞人〉,2021年4月12日),相信為人謙遜的顧氏,亦不會反對,因為周聰開荒較早、難度較高,而他亦不是「一曲大師」,他是過百首受歡迎粵語歌的作曲、填詞、和演唱者。當然,顧氏作品高達過千首,600多首是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曲或插曲,數量雖比周聰多,但他極少填詞(只兩三首),亦不能唱。

中樂的現代化,便是脫離傳統中樂的模式,完全採用西樂的作曲法和西樂的演奏方式,即是說,用由巴哈(J.S. Bach,1685-1750)時代已開始的西洋樂理作曲和用西洋樂器、包括人聲,分音域的唱法去演繹。若果說周聰仍有半絲傳統粵曲的影子,顧家煇便是百分百的西樂,縱然不少他的歌曲,尤其是武俠電視劇的,聽落亦有中樂的韻味,但這多與歌詞有關,顧氏只作音樂、絕少填詞。

為何粵語時代曲可以這樣的全盤西化?這與香港這個高度華洋雜處、中西合璧的城市有關,上海只有外國租界,香港便是徹頭徹尾的英國殖民地,港人遂有一個較現代化和西化的思維。在周顧年代、即1997年之前,香港的中學是以英文為主的,中文中學是少數,就算經過20多年有心或無意的「去英文化」教改,現時香港的8所政府資助大學和一所自資大學,全都是以英語授課的,而英中仍佔30%,非英中仍可選擇個別科目用英語授課,普遍家長仍以送子女入讀英中為首選。

周聰、顧嘉煇這一代樂人,實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大旗手。(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周聰、顧嘉煇這一代樂人,實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大旗手。(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顧嘉煇在廣州出生,17歲隨家人遷港,入讀英文夜校,並跟名師雷德活(Ray del Val,1918-2006,菲律賓裔)學彈鋼琴,雷氏乃舊上海的知名樂隊領班、大唱片公司的樂師,解放前後遷港,他是顧媚(顧嘉煇胞姊、邵氏電影公司的歌影紅星)的音樂老師。之後,顧嘉煇在夜總會任樂師、樂隊領班,但在1961年和成名後的1981年,曾虛心地先後兩次到外國進修,是到現代流行音樂少林寺的美國取經、打底,難怪他有如此堅實的西樂根基,這亦是後輩應該好好學習的。

中樂的現代化,國語時代曲是一個高峰,而粵語時代曲,便是一個更高、更西化的高峰,粵語歌除了在中國大江南北都聽到外,真是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聚居處都能聽到,就如北宋詞人柳三變(985-1053,亦名柳永)的詞,凡有華人井水處,即能歌粵語時代曲。周聰、顧嘉煇這一代樂人,實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大旗手,他們的音樂對國人的精神生活,是一項重要的調劑。

獨一無二的Uncle Ray

葡萄牙裔、香港出生長大、操流利英語和廣府話的Uncle Ray,以98歲的高齡辭世,瀟灑、休閒、自如地嘆完了他美麗的一生。他主持的香港電台長壽音樂節目All the Way With Ray(51年,1970至2021),以播英文懷舊金曲為主,是筆者中學時期(1970年代)每晚臨睡前必聽的,聽音樂之餘,更學他純正的美式英語(為出國留學作準備),筆者有幸在幾年前用電郵方式與他聯絡上,作為一個小小聽眾,特別向他致敬、致謝。

電台音樂節目DJ(主持人),亦是香港樂壇的重要推手,毫無疑問,Uncle Ray為推動香港流行音樂貢獻良多。 他的電台節目雖以播英文歌為主,但其實在顧嘉煇年代之前,香港是有過一個本地的英語流行樂壇的,除了大將如The Fabulous Echoes、祖尊尼亞、泰迪羅賓、陳任、許冠傑和他們的樂隊之外,副將亦有詹⼩屏、江玲、鍾玲玲、羅文、仙杜拉(筷子姊妹花)、黎愛蓮、聶安達、陳美齡、陳懿德、譚詠麟、鍾鎮濤、張武孝(大AL)、葉振棠等,和稍後的關正傑、陳潔靈、陳秋霞、杜麗莎、張國榮、歐瑞強、賈思樂、露雲娜等等。而Uncle Ray在青年時代,亦曾自組樂隊和任鼓手。

Uncle Ray(左)在香港電台訪問許冠傑(右)。(Uncle Ray親函筆者允許轉載)
Uncle Ray(左)在香港電台訪問許冠傑(右)。(Uncle Ray親函筆者允許轉載)

除了在電台播放上述這些歌手的英文歌、讓他們曝光外,Uncle Ray更曾大力提拔過好幾位。而上述不少歌手,後來都有認真進軍粵語歌壇,佼佼者如許冠傑、羅文、譚詠麟、葉振棠、關正傑等。到了粵語歌成為主流後,Uncle Ray亦有在他的英文節目中播粵語歌,例如港台第二台的「中文歌曲龍虎榜」(約在1974、75開始舉辦),Uncle Ray便經常在他的英文節目中,播出榜首的5支歌曲,並將歌名譯為英文,更在播出時作簡單的英語介紹。

All the Way With Ray的51年,是世界紀錄(起碼是健力士紀錄),相信是後無來者了,但望像Uncle Ray這樣優質的DJ,和像All這樣優質的英語節目,千祈不好是後無來者,香港的國際都市和英語性格,在全中國的大城市中亦是獨一無二的,對中國的發展和對外交往,是百利而無一害,建制派各大佬大姐們,請高抬貴手。

Uncle Ray與「英國貓王/金童子」奇里夫李察。(Uncle Ray親函筆者允許轉載)
Uncle Ray與「英國貓王/金童子」奇里夫李察。(Uncle Ray親函筆者允許轉載)

Uncle Ray喜愛的歐美流行歌曲,是音樂藝術的一部分,而藝術是永恆的,無論是貝多芬的音樂,或是英美的舞台劇散曲、卜戴倫(Bob Dylan)/保羅西門(Paul Simon)的民歌、原裝貓王皮禮士利/英國貓王奇里夫李察的靚歌、披頭四的搖滾樂、老上海的國語時代曲、或香港的粵語時代曲,配合現時的影音技術,確實是永恆的。

顧嘉煇那一代的香港音樂家,給我們留下大量的粵語歌遺產,已是全球華文化的一部分,亦是嶺南文化的一大部分,更是延續廣府話最有效的保證,相信喜用港式廣府話的Uncle Ray,亦會同意。

馮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