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教育局頒布《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並以「立德樹人重啟迪・創造空間育全人」為題。文件共300多頁,包括10個分章,分量十足,擲地有聲。跟2017年編訂的兩份文件《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和《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上下銜接,15年免費教育的完整課程面貌清晰可見。
追本溯源,2017年底教育局成立專責小組,從4大方面整體檢討中、小學課程:一、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培養21世紀應具備的價值觀和素質;二、照顧學生的多樣性;三、創造空間和機會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和四、促進中小學銜接。2020年9月,專責小組發表的學校課程檢討報告,當中提出6個項目方向性建議:一、彰顯全人發展的重要性;二、優先推行價值觀教育;三、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四、進一步推廣應用學習;五、提高大學收生靈活性;六、加強STEM教育。
筆者欣賞局方在文件中提出具體,為學生的長遠發展作裝備。唯學校的真實情境之難,持份者之多,相信要把指引推行到位,需要各持份者的配合,小學的課程指引文件才能全面實施,活出當中的靈魂。
前線教師對新課程文件的看法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一出,筆者認識的教育同仁熱烈討論,新在哪裏?對學校的日常運作有何影響?本身的校本課程要不要修訂?課時夠不夠……問題種種,翻開文件一看,並非舊酒新瓶,確實因時制宜,又有具體安排及建議,更有實例可參考。局方也照顧妥當,9月27日在線上安排4000人的線上培訓,讓前線教師對新課程指引有進一步的了解。
當中「釋放全人發展的空間」一章(分章二 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機結合 自然連繫 多元策略 互相配合 課堂內外 全校參與)筆者看了又看。一方面欣賞局方從點線面的立體思考,從前線學校蒐集不同已落實的具體示例,讓業界更確信當中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擔心各校推行上的落差。
新課程文件以「立德樹人重啟迪・創造空間育全人」為題,以育人為清晰目標。唯筆者所接觸的教師群中反映不一,大部分中高層對文件如何在學校現有良好基礎下,在疫後的新教育時代,打破框框,思考「學時」、「課時」的操作,希望讓學生的學習效能最大化;可還有少部分教師對教育文件並不熱衷,就是一心要完成進度的課程,讓學生考好成績。要是舉辦全校性活動,偶爾會聽到耽擱教學進度等聲音。筆者對此感到無奈,教育並非單純教書,教材編得再好,課堂設計再精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才是成敗的關鍵。
家長對文件的想法
不同背景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手法會後不同,但在現時的教育制度下,都要面對同一個結果──升中。
經過接近3年的疫情中學習,孩子學習能力的流失,不論家長、教師,甚至社會各界都不敢否認。在幼小銜接時,大家都說:「有時間,慢慢來!」可是到了高小,面對呈分試,大家只說:「沒時間,要補課!」要課程文件推行到位,家長對政策的支持尤其重要,家長小時候接受單向式的傳統教育,深信分數的絕對,長久以來,科本教學的習慣,導致知識點割裂,眼前見到的是裝備孩子迎向未來的各項素質,當中需要處理家長期望中的落差。
對新課程文件落實的建議
筆者深信,教育局的課程探訪、校外評核等要求都會隨着課程文件的更新而有所調適,希望局方理解不同學校有不同校情,教育的蛻變潤物無聲。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教育工作者需要裝備孩子,面對未來。
筆者建議局方加強教─學─評循環的重視,可以鼓勵學校不單純以紙筆評估為單一的取分途徑,例如仿效中學「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的概念,透過評分,推動學校及家長,鼓勵及安排孩子多作操作及體驗式學習。
隨着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施政報告》出台,二十大的隆重召開,每次都見到國家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價值教育在前,科教興國之國策清晰可見。願各教育同仁共勉之。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