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李怡

李怡是一個有良知的傳媒人,講真話的自由,便是他的最後底線,遷居台灣雖無可奈何,但亦別無選擇,最起碼他能在一個有真正民主、自由的華人地方安息。

剛在台灣病逝的李怡,是香港資深傳媒人、政論人和非小說類作家,亦是由擁共轉反共的香港名人之中,具代表性的,而他不是紅衛兵式的、或郭沫若偽文豪式的擁共,也不是林彬謾罵式的反共,他是用較平和的筆觸去擁和反,亦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論。

李怡(筆名,真名李秉堯,1936-2022,享壽86歲)祖籍廣東新會,在廣州出生,12歲解放前夕(1948年)移居香港,1954 年在著名左派香島中學畢業,然後在香港的上海書局編輯部工作,並開始投稿《文藝週刊》,得到它的主編、中共在香港的統戰大將羅孚賞識、提拔,這是李怡50多年寫作生涯的起步點。

文藝世家之後

生長在一個文藝世家,李怡父親李化(1909-1975)和堂兄李晨風,皆著名粵語片「進步」導演,叔李剛和姑姐李麗蓮,皆在長征後投奔延安加入中共。李剛是大提琴樂師,一生在大陸的古典音樂界工作,曾在1980年代任國務院文化部藝術局領導,在2007年辭世。

李麗蓮是1930年代上海歌影明星,與江青等人在1937年投奔延安,解放後曾任中共對外聯絡部和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部長,從事統戰工作,於1965年病逝。她的第二任丈夫歐陽山尊是劇作家,後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副總導演,他是名導演歐陽予倩之養子。

李怡與妻子梁麗儀在1960年結婚,梁氏在香港出生,父和胞兄皆中共黨員,她亦是在香島中學就讀並結識李怡,她中學畢業後回國升讀大學,畢業後被安排在寶安縣鄉間。後來轉往深圳教書,並加入共青團,1974年才偕同兩個女兒赴港與李怡團聚,被安排在商務印書館任職,於2008年病逝,「李怡」筆名便是太太麗儀的諧音。

1974年在深圳水庫的李怡全家福,左起:妻梁麗儀、兩女兒、李怡。(李怡Facebook圖片)
1974年在深圳水庫的李怡全家福,左起:妻梁麗儀、兩女兒、李怡。(李怡Facebook圖片)

由《七十年代》走到《九十年代》

1960年代李怡與友人合辦「伴侶雜誌社」,出版了一系列文藝叢書和兩本雜誌,其一是在1963年創刊、娛樂性和銷量皆高的《伴侶》半月刊,其二是1966年創刊、只出版了四期的純文藝月刊《文藝伴侶》。到了1970年,34歲仍「堅信社會主義有出息」(牟宗三或Edmund Burke名言,大意)的李怡,便創辦了非常擁共的《七十年代》雜誌,此際他對文革的態度,與金庸的《明報》是南轅北轍的。後來李怡披露,當年《七十年代》是有中共資助的,當然,他的妻和女兒此際仍身處大陸。

筆者在中學時期便開始睇雜誌,左中右皆有涉獵,《七》是其中之一,家貧中學生的我,只有能力幫襯奶路臣街的舊書店,大學畢業後才有錢在加拿大長期訂閱《七》、《廣角鏡》、《明月》等。李怡後來轉軚,先只評共,繼之而才是抗共、反共,在1984年得到一群志同道合者包括司徒華的入股資助,雜誌便脫離親共陣營、更名為《九十年代》,他一直任總編輯到1998年停刊,期間曾用筆名齊辛、舒樺、余從哲等。李怡坦認,是太太回港後向他披露大陸的實況,他才開始懷疑自己的信念,筆名齊辛是「齊心」的諧音,即是夫妻倆齊心寫文之意。

李怡在1990年代初為《信報》寫稿,到1995年始為《蘋果日報》寫社論,其實他在六四時已認識黎智英,後來黎通過《蘋果日報》社長董橋,在2005年邀他任該報的「論壇」版主編,直至2021年停刊為止,一做便是16年。李怡與台灣的關係,始於《七十年代》當年對「黨外」的長期和詳盡報道,特別是「江南案」,後來《九十年代》在台灣被解禁,1990年李怡便出版了它的台灣版,並經常走訪寶島,尤其是在台灣《蘋果日報》出版之後。

除了文字傳媒,李怡在2000年代開始,用他亦是平和的音容,經常出現在電台和電視台的節目中,如主持港台的《一分鐘閱讀》。近年李怡在自己的Facebook專頁發表文章,逝前有自傳式專輯《失敗者回憶錄》(上文資料有引自〈失敗者回憶錄45、131至134〉)。失敗者,相信是李怡對中共的失望和理想破滅、對香港前途的失望,或自嘲。

依筆者愚見,1970年代的李怡,絕對是一個中共的統戰中堅,他想說服的,是當年香港的青年知識菁英,就如中共在解放前、國府治下的大陸統戰工作一樣,這點他絕對是成功者,多位有影響力的政論人如吳志森,便自認是深受了他的影響。但亦有不少人如筆者,通常只信其一半,因為大躍進、文革、六七、香港海面的浮屍、和每月都要寄舊衣服和食物返鄉下的事實,有誰仍相信國內是形勢大好。在尼克遜訪華後的1972年暑假,筆者便首次去大陸一遊,親身見識一下。

大陸改革開放後,官方揭露大量文革的真相,然後是1989年的六四、回歸後的香港,尤其是近年的抗中運動,這種種對李怡有很大的衝擊,尤其是當他見到不少青年人的投入,以及政府對付他們的手法,他便愈來愈對港府和中共不滿、批評亦愈來愈嚴厲,在《國安法》頒布後便決定遷居台灣。其實,中共對李怡是比較關照的,《蘋果日報》的上中層多人包括黎智英,都被港府控告和還押收監,但對作為論壇版主編和主筆的李怡,似乎尚未見到有任何檢控。

人性DNA

筆者不是定命論者,但歷史是不斷地重演的,情節當然不會是千篇一律。而歷史能夠重演,因為這是人的歷史、4000年以來的信史,亦即是展示人性的紀錄,而人性DNA相信變化不會太大。人類是生物界的一員,既然是生物,求生便是人的本性,小我的求存,可以是自私、自衛,甚至損人利己、批鬥親友,但大我的求存,亦可以是捨己為人、真心為人民服務、冒死進言王帝的新衣,或起碼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文革式的人性踐踏會否重演?或許這是令李怡擔心、以至失望的。

由六四民運、反23條、反送中、至《國安法》之前的每年夏季遊行,上街的人數和定期的民調,都說明了香港民心大部分的所向,今後這些港人所要面對的,是一個怎麼樣的生存空間?香港的97回歸,實與大陸49解放後的發展,有頗多相似的地方,港人不妨加深了解,作為未來的參考。

日本篡改二戰侵略他國歷史以愚民,但在今日全球一體化的資訊環境下,紙又怎能包住火?近期有報道指香港有聲音,對往日英治下的殖民歷史和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抗日和國共內戰的歷史,已在中小學教科書中有所修改。可幸不少原始資料已流傳海外,篡改或禁談只瞞得一時,真相終有水落石出之一日。

李怡自言一生追求自由,自由便要有法治,真正的法治便要有民主。李怡是一個有良知的傳媒人,講真話的自由,便是他的最後底線,遷居台灣雖無可奈何,但亦別無選擇,最起碼他能在一個有真正民主、自由的華人地方安息。

馮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