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熔斷機制推出不足一周,短短四個交易日四次觸發熔斷閾值,停止交易卻沒發揮冷靜市場作用,嚴重傷害投資者利益,在千夫所指的責怪聲中,不得不宣布停止實行。中証監聲明中指是暫時停止實行,這自然是官樣文章,相信較長時間內不會有人敢重提此事。中國証監當局此次真正是丟人現眼,咎由自取。
實施首日即啟用 堪稱史無前例
2016年股市第一個交易日,也是所謂熔斷機制開始實施的日子,這個給其他股市用以應付幾十年一遇的股市大洪峰,竟然如詛咒一般馬上啟動,實在史無前例。當日中証監還公開發言,認為機制發揮了冷卻市場氣氛的功能。此說真正稱得上是睜着眼晴說瞎話,激惱了無數的市場人士。大家都知道事實正好相反,這個機制加劇了市場的緊張氯氛,使跌停變成自我實現的詛咒。當然,不是說這機制引發了跌市。
A股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市場,這種市場以羊群心理的從眾交易為主要特點,很容易受觸介引導成一面倒的漲跌。A股日均波動,相比成熟市場如港美股市,以數倍計。熔斷機制以滬深300漲跌5%和7%為閾值,當下跌達到3%,就會觸動投資者的神經,敏感的投資者開始行動,然後互相傳染成就自我實現的跌停。
停市15分鐘,人們根本不能冷靜下來,反被恐懼的陰影所籠罩,全都沽之而後快——15分鐘之後的復市只有一途:極速下墜至全日停市的閾值7%。本來市場環境或許只會引起大市下跌3%,但在中証監熔斷機制下,迅速擴大到7%的斷崖式下跌。而每個星期,A股幾乎都有波動超過3%的日子,如果熔斷機制繼續實行,則A股幾乎每周都有熔斷的日子。你說這樣的機制合理嗎?
熔斷只能保護1%的跌幅
熔斷機制本來是預防市場因恐慌引發的過度下跌,如87年美股單日災難式下跌25%。美股單日下跌25%,是因為美股和港股一樣,個股沒有跌停板機制。股指一日內可以不斷下跌,極端的話可以跌至近於0。然而,A股個股已有10%的升跌停板機制,即不可以升跌超過10%(是停板,不是停牌,因為跌停時如有不低於停板價格的買盤是可以繼續交易的,升停亦然)。這樣,滬深300最多只能單日下跌10%,即所有300隻成分股都跌停。這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實上滬深300單日下跌超過8%已甚少見,7%的熔斷機制保護的只不過是1%的跌幅,這樣的機制也實在太荒謬。
熔斷機制的這些後果,和僅有的那麼一小點功能,本來不是太高深的問題。中証監為什麼會讓這麼蹙腳的機制登上大國資本市場的大雅之堂呢?是不是如股災時人們所疑惑地發問的:「中國的精英去了哪裏了呢?」為什麼掌管幾十萬億資本市場的中証券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
在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下的股市,如果美股受到重大衝擊,或者需要與時並進修訂規則時,政府會找市場人士,譬如高盛、大摩,甚至讓他們直接出手。當年LTCM事件就是這樣擺平的。這些人瞭解市場運作,知道問題所在,雖不能說無往不勝,但起碼更具效率。
從暴力救市到熔斷機制
可悲的是,在中國,証監會不用說,主要投行券商也是政府所有的,負責人全是政府指派。兩者有時水乳交融,利益共沾;有時形如敵國,尤其在權力分配時更是如此。暴力救市時,活躍的救市路徑提議者,是以左派學者崔之元領銜的五教授,中國投行券商只擔當被科款和接受指令的份兒。那些號稱証券期貨專家學者的領銜教授給出的藥方也實在貽笑天下,竟然公開呼籲上市公司申請停牌避跌。創新是夠創新的了,但只是難登學術殿堂的下三濫罷了。
連香港最大的A股擁躉「李四最」(編按:筆者指的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提出內地股市是最安全、最透明、最扁平及最民主的市場而受爭議。)也認為是不顧姿態。本來,大學有証券期貨專業,尤其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銜並非炒優而學。他們的提議不過來自美國成例,與A股現實自然相當甚遠。這些人的主意,加上中証券行政負責人並非証券市場出身,這種決策結構不出亂子才是奇怪。從暴力救市的粗疏荒唐(我一直認為市是應該救的,只是救得太難看,太不顧姿勢了)到熔斷機制鎩羽而歸,証監會的決策結構是應該深入檢討的了。
眼看A股之弊,還是那句話,「不要把股市作為工具,而應該是市場經濟下的一個有合理功能的基礎設施」。否則永遠是一團亂麻,只會愈理愈亂。作為基礎金融設施,証監會應該重新界定職權,以維持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為己任,其他交給市場自己解決。A股才會真正成熟發揮正常功能。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