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扶教育

只扶貧,最終也只會「復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扶志比扶貧更重要。

回歸25年,北望神州,一日千里,戰略性地讓全國人民脫貧,進入小康。

2022年06月,中宣部「中國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根據中國國務院扶貧辦2020年3月指,中國的脫貧標凖包括收入、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保障。

扶貧先扶志  人窮志不窮

人民網在2015年09月線上發表的《習近平的「三扶」脫貧論》中提到「扶貧先扶志」的理據。文中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如果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因此,一定要把扶貧與扶志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這跟富蘭克林所說「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也是同一道理。

所謂「人窮志不窮」,身為教育工作者,當然希望學生能夠以知識改變命運。筆者近日參與三扶教育的工作,源起於已故盧光輝校長(山狗校長)30年前從事協助內地山區扶貧助學工作,期間曾與基督教協進會和香港愛德基金會合作,重建了700多所山區小學。隨着中國近年採取措施幫助貧困地區脫貧,教育資源精準到位,三扶教育在前輩們的努力下,服務範圍擴闊到香港,例如向有家庭突變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緊急經濟援助;扶掖及獎勵有傑出表現的基層學子;推動生命教育及環保意識等各項工作,鮮明地響應國家的教育扶貧、扶智、扶志的三扶政策。

家長需了解  行行出狀元

扶貧,大家不難理解,要不是給資源,要不是給錢。可都是治標不治本。只扶貧,最終也只會「復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扶志比扶貧更重要。三扶教育與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合作,舉行「傑出學生選舉」,鼓勵及提升學生的不同潛能,提升自信。筆者有幸參與第一屆的籌備活動,在選拔過程中,學生對自己能力的反思;在頒獎典禮中,家長對孩子前所未有的引以為傲;獲傑出學生的身份後,學生對自己的肯定。這一切一切都不是單純給錢可以得到。

扶智,擺脫貧困需要智慧,教育是培養智慧的根本。今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家庭會否因為經濟而影響孩子的學習?在香港,政府對孩子學習有各方面的保障,包括上網津貼,學校幫忙購買平板電腦等的措施,確保學生在硬件上不會因經濟而落後於人。其實,家長對「智慧」的理解也是值得關注的,部分家長依然把「智慧」和孩子的前途局限於學術成績。天生我材必有用,行行可以出狀元。在多元的學習下,社會需要向家長進行教育,讓他們開放胸壞,給孩子發揮潛能的機會。

「脫貧」也好,「三扶」也好,為的都是給孩子更好的未來。國家能夠全面脫貧,因為能打破限制性的信念,沒有給眼前的景象「封頂」。願香港在「三扶」的工作上能扶助學校、扶助家庭、扶助孩子,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1.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194835
  2. 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5/0911/c1001-27573776.html

鄭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