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油畫先驅?

鴉片戰爭時,洋槍堅砲攻破國門,中國南方沿海城市通商開埠。有些歐洲畫家隨商船來華,在澳門、香港等地逗留20年,舶來文化開始滲入,色彩紛呈的西洋畫廣為流傳。那麼誰是第一位走出國門學畫的留學生?

油畫源由西歐,400多年前,來自意大利的學者、天主教神父──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等來中國傳教,赴宮殿向明神宗進貢。其中有3幅油畫(天主像1幅、聖母像2幅)精細逼真的,前所未見的西洋畫,使朝廷十分驚訝!

當時表面昌盛的大明皇朝,萬曆年間皇帝和文官間,君臣否隔矛盾暗湧。對送來的貢品中的畫,讚美一番便收藏了。1610年,利瑪竇病危,追隨利瑪竇的中國傳教士游文輝,為利瑪竇畫了一幅半身像,他是以油畫立像的首位華人,作品現存於羅馬耶穌會總會院檔案館。

利瑪竇的肖像。
利瑪竇的肖像。

歐洲畫家  隨商來華

明末清初,外國傳教士兼畫師,如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王致誠(Jean-Denis Attiret)等十多位人士,又來中國傳教。他們的油畫深得康熙皇帝賞識,聘為宮廷畫師,專畫帝王宮妃、駿馬珍禽、奇花異草、宮殿景緻。並按東亞人的審美標準,減去陰暗的背光部,趨向平面化風格。

歷經三朝,畫了50多年,由於不同民族的傳承,繪畫的材質和意念,可謂南轅北轍,當時仍未被中國畫家接受。直至鴉片戰爭,洋槍堅砲攻破國門,南方沿海城市通商開埠。有些歐洲畫家隨商船來華,較為著名的要數英國畫家錢納利(Chinnery George),在澳門、香港等地逗留20年,舶來文化開始滲入,色彩紛呈的西洋畫廣為流傳。

出於商機,本地民間藝人執筆臨摹,效仿的行畫價格極之便宜,畫工較好的史沛霖、關喬昌紅極一時;其餘大多是似是而非的山寨油畫。

李鐵夫:中國首位藝術留學生

第一位走出國門學畫的留學生──李鐵夫(1869—1952),原名玉田,字昭龍,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鶴山縣陳山村。8歲入鄉間私塾,自幼喜繪畫,16歲隨叔父到美國舊金山謀生。族叔不忍埋沒賢姪天才,鼓勵他考美術學校專攻繪畫,主動承擔全部經費,一讀就是9年。

他曾師從美國著名畫家威廉·梅里·特蔡斯(William Merritt Chase,1849年11月1日—1916年10月25日)。請欣賞蔡斯功力十足的佳作:

蔡斯的油畫。
蔡斯的油畫。

李鐵夫亦是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年1月12日—1925年4月14日)的門生。薩金特筆法奔放,光色耀麗明亮。約翰·辛格·薩金特的審美直覺性,可抓住任何人的眼球。

李鐵夫同時又吸收了荷蘭、西班牙精湛的油畫寫實技法。40餘年橫跨歐美,先後在英國、紐約等藝術學校,研習油畫和水彩畫,同時兼學雕塑。1914年獲得銅像雕塑一等獎,春季沙龍等大展屢獲獎項。翌年,李鐵夫在紐約舉辦首次個人畫展,被國際畫理學會吸收為會員,黃種人踏進最高藝術研究機構真不容易。

他自詡「生平兩大嗜好,革命和繪畫」。他追隨孫中山參加興中會,在美國建同盟會紐約支部,並擔任支部常務書記。賣出200多幅油畫作品、汽車、別墅,作為貢獻革命活動的經費。孫中山曾稱譽他為「東亞畫壇第一巨擘」。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李鐵夫是屬於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那圈光環,無數藝術家難以企及!

金鼎之內  盛滿藝與愛

真、善、美是人類追求的基本價值,美是完整地體現和諧統一的原則,擁有掌控形象秩序的智慧。李鐵夫主張:「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其中有道存焉,只有言人民之志,載人民之道的作品,纔與日月同光永遠不朽」。

從他的原名玉田、字昭龍,至改名鐵夫,不禁想起南朝梁王筠《東南射山》詩:「還丹改容質,握髓駐流年,口含千里霧,掌流五色煙,瓊漿泛金鼎,瑤池溉玉田,倏忽整龍駕,相遇鳳台前。」筆者感到此詩與他的人生頗為匹配──錚錚金鼎之內,盛滿藝與愛,瓊漿滿溢……

請欣賞李鐵夫為外國女友畫的肖像:水汪汪的眼睛,深不可測;噘起的小嘴難以言喻。她有青春撩人的性感,可愛中充滿神秘。各位讀者是否聽過《妳呀!妳呀》這首歌?

「姑娘妳好像一朵花,美麗眼睛人人讚美她,姑娘妳和我説句話,為了妳的眼睛到妳,把我引到了井底下,割斷了繩索就走開啦。妳呀!妳呀!妳呀⋯⋯」

李鐵夫的外國女友。
李鐵夫的外國女友。

從青澀少年至活力無限的青春期,異國點燃了李鐵夫愛情和藝術的火苗。這熱熖猛然竄在心田焚燒,他深陷來勢洶洶的火海,無法掙扎而遭烈火灼傷。他風華正茂勉盡全力,仍衝不破政治或種族的困綁,被兩段熱戀燃燒得遍體鱗傷。年輕的藝術天才瘋了,失去控制向絕路狂跑!

在孫中山先生勸諭下,才大徹大悟振作起來,大病初癒便寫了一首詩:「故國方遭劫,男兒志未舒。羞為愛情誤,當作鐵丈夫。」從此改名李鐵夫,一生未娶孑然孤身。那沸騰的熱血鑄成大義鐵骨。創作過程素來是獨自的至真淬煉,狷介孤僻更激發出陽剛之美的律動。下篇將繼續賞析李鐵夫的遺作。

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