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成立中藥創新研發中心 引領中藥走向標準化國際化

香港浸會大學成立的中藥創新研發中心12月22日(周三)揭幕。浸大指出,這個一站式中藥研發平台的成立,配合香港首間中醫醫院投入服務的契機,有望加快香港在創新中藥開發方面的發展。

香港浸會大學成立的中藥創新研發中心12月22日(周三)揭幕,中心配備先進和完善的設施,旨在提升本港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創新中藥的能力,引領中藥研發走向標準化和國際化,並為業界培養人才。

重點開發慢性便秘及潰瘍性結腸炎新藥

浸大指出,這個一站式中藥研發平台的成立,配合香港首間中醫醫院投入服務的契機,有望加快香港在創新中藥開發方面的發展。中心現時正重點進行兩項分別針對慢性便秘和潰瘍性結腸炎的創新中藥研究。

該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位於香港科學園,獲創新科技署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成立,冀匯集世界級合作夥伴,按照國際標準,將傳統中醫藥的智慧,轉化成醫藥產品。中心的合作夥伴,包括芝加哥大學唐氏草藥研究中心、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以及浸大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周三在浸大校長衞炳江教授、暫任常務副校長黃偉國教授、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教授、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教授,以及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兼中心總裁卞兆祥教授主禮下揭幕。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總裁卞兆祥教授(右)及高級科學主任林成源博士(左)表示,中心能一站式處理整個中藥研發過程。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總裁卞兆祥教授(右)及高級科學主任林成源博士(左)表示,中心能一站式處理整個中藥研發過程。

利用經驗及設施  提升中藥產品競爭力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是唯一一所獲得InnoHK資助,並由本地大學建設和運作的綜合性中藥藥物研發中心。針對中藥的整個研發過程,中心設有6個研究平台,包括臨床數據科學研究組、腸道菌群與代謝研究組、免疫和腸道炎症研究組、中藥藥學研究組、人工智慧驅動藥物開發研究組和藥品註冊申請組。這些研究平台之間既可互相協作,綜合處理創新中藥的整個研發過程,亦可獨立運作,為個別中藥配方進行相關的臨床前或臨床研究。

浸大校長衞炳江教授表示,浸大在中草藥藥物研發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創新研發中心擁有完備的設施,中醫藥專家能夠進行中藥成分分析、藥理分析、藥效和安全性評估等整個中藥臨床前研發過程。到2025年,由浸大負責營運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可進行臨床實驗,完成藥物開發的過程。浸大具備完整的中藥基礎科學研究、臨床前研究及臨床測試能力,研發有效中醫藥的工作將更上一層樓,並讓本港的中藥產品在地區乃至國際上更具競爭力。

中心的藥物研發策略,是以獲得研究驗證的中藥配方為基礎,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香港中醫藥委員會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植物藥研發的標準,並且針對市場所需,開發以中藥為本的新藥物。針對慢性便秘和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藥物是中心的研究重點。

「超高效液相色譜儀附四級杆──飛行時間儀」可用於識別中藥成分和代謝組學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譜儀附四級杆──飛行時間儀」可用於識別中藥成分和代謝組學分析。

與一線藥物相比  具更佳潛在療效

慢性便秘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資料顯示,全球約14%的人口受這種疾病困擾。現時治療慢性便秘的一線治療藥物,其效果對部分患者未如理想。因應市場對新藥物的需求,中心就傳統中藥複方進行研究,發現與現時的一線治療藥物相比,該方有更佳的潛在療效。中心的研究團隊以過去的研究為基礎,依據美國植物藥開發的要求,將開發一種草藥成為治療便秘的新藥,同時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

潰瘍性結腸炎為最普遍的炎症性腸病,可導致整個結腸組織損傷和隨後而來的炎症反應。大多數患者時常處於炎症復發和病情緩解的交替狀態之中,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由於潰瘍性結腸炎至今尚未有根治方案,故中心正就一種在臨床治療中證實可有效緩解相關癥狀的中藥複方製劑進行研究,結合中醫、生藥學、藥理學和生物資訊學背景的知識,將該中藥複方製劑開發成為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同時深入探討它的治療作用機理。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的「全自動多通道器官浴系統」,用作測試離體器官用藥後的功能。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的「全自動多通道器官浴系統」,用作測試離體器官用藥後的功能。

卞兆祥:體現「傳統智慧、創新藥物」宗旨

中心總裁卞兆祥教授指出,中心的藥物研發策略體現了「傳統智慧、創新藥物」的宗旨。他表示:「中心的中藥研發工作,使用廣受市場採納的國際標準,把傳統中藥複方,結合先進醫學科技和知識轉化為創新藥物,有助促進中藥的標準化和國際化。」

卞教授續稱:「中心是一個匯聚最先進的儀器、技術和優秀人才的綜合性平台,能夠處理整個中藥研發過程。我相信中心的運作模式,能夠為加快香港在創新中藥開發方面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參考。」

據了解,中心將成立以全球市場為導向的藥物研發的初創企業,並整合浸大在中醫藥教學、研究和臨床服務的優勢,培育本地中醫藥研究人才。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