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冬」,立冬過後,氣溫下降,早晚溫差會更大,氣候變得乾燥。普羅市民可能會以為,天氣轉冷應該吃火鍋、補品以禦寒,然而都市人多是忙碌少運動,多吃「快餐」,體內常有積熱,加上天寒活動量減少,會產生「外寒內熱」,若大量進食助陽之物,則容易產生失眠、口腔潰瘍、便秘、痔瘡、皮膚紅疹等「熱氣」的證狀。
「陽結」與「陰結」
人體出現「外寒內熱」的證狀,最容易出現大便乾燥秘結,排出困難的現象。若大便乾燥堅硬,或狀如羊糞,倘數日不通,便稱為「便秘」。
便秘可分「陽結」和「陰結」。陽結即是胃腸燥熱,多表現煩渴、腹脹、氣滯、實熱;陰結則是胃腸氣虛,多表現腸鳴、腹痛、津液乾燥,寒結。故,陽結為實邪之證,陰結乃虛寒之證。
氣溫下降,有些人便秘會加劇,一方面是天氣寒冷時,腸道的肌肉收縮放緩,腸道蠕動變慢,便容易導致便秘;另一方面,天氣變冷,人們喝水也會減少,這樣也會引起排便不規律。
要改善便秘,之前在本欄介紹過兩個藥方,其一的組方為肉蓯蓉20克、桑葚子25克、柏子仁15克、松子10克;其二的組方為火麻仁1克、鬱李仁10克、胡桃肉20克。(參見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p=255766)中醫素有「凡仁皆潤」的說法,若便秘並非藥物引致,潤腸多可改善,則不妨參考服用上述兩方。
增加水分和纖維攝取
改善便秘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原因,若因為疾病或藥物引起,應向醫生反應,調整用藥,一般能夠改善;若症狀不嚴重,則應從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着手,如做「潤腸功」(參見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p=255766),能幫助腸道蠕動,減輕腸道積熱,或養成固定時間大便,腸道會每日在固定時間蠕動,就能排便暢通。
從飲食方面着手,最重要是增加纖維及水分的攝取,多喝水是增加水分最有效率的方法;多吃蔬菜瓜果則可增加纖維攝取;另外,服用適量的益生菌補充劑,也可增加腸道中的益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