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應該如烹小鮮,還是應該若炒牛河?

現代治道的分野:法治乎人治乎

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治大國以少搞作為尚,因為小鮮即小魚很容易糜爛,你如果老是攪動它,無可避免糜爛不成樣子了。
記得小時初入學時讀過這樣的課文:「單幹戶是獨木橋,走一步來搖三搖;互助組是石橋,風次雨打不堅牢;合作社是鉄橋,人多車馬擠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橋….. 」且不說這些橋的比喻與事實根本顛倒,這從後來人民公社的命運和中國農村分田到戶實質是回歸單幹的改革可以看出,五十年代短短七、八年時間中國農村和農民經歷了單幹戶、互助組,合作社(還有低級高級之分)到人民公社,四種生產及政治體制(人民公社被稱為政社合一,非止於生產組織)大改變。每種體制席不暇暖,人們還不知怎麼回事,竟又改變了。
 
真正是目的是沒有的,除了毛澤東宰制天下的權力外,運動就是一切。說毛主席治大國若炒牛河真是千真萬確。而這麼一炒,中國也真的炒個一窮二白的了。令人驚訝的地方還在毛的這種不受約束的權力下不斷否定竟從來沒有向正確方向收斂的時候,而是不斷向錯誤方向發散,最後以十年文革和他年壽終點作結。
 

法治市場經濟

 
人類近代史的經驗證明法治的市場經濟就是一種最有效的社會制度。在這種制度下,一切按部就班,政府,社會與人民各有遵循,盡量減少折騰內耗與空轉。這種國家治道在某種程度上是有些若烹小鮮的況味的,美國一部憲法規定了官民分野,行200多年致美國臻于長盛不衰之境地。日本明治維新迄今150年,雖有對外侵略劣跡,惟國內治理堪以稱善。
 
達到先進國家的治理水平最關鍵在於分權與制衡。不要不受制約的人格化最高權力,讓一個人可以隨心所欲糊弄全國十多億人,如林彪副主席當年所說:「最高的一聲令下,就改變一切,改變一切。」你看即使被日人授予神格的天皇,其權力也是受很大限制的。明治後期日本廢止太政大臣設立內閣,閣揆一職天皇是無權決定屬誰的。而必須由元老(當時有九大元老)提名。因為這是一個政治過程,提名者負有政治責任。天皇若掌提名權,需負上政治責任。在這個意義上,天皇的權力比我們想像的小得多。
 
中國政治傳統最缺少的就是對最高權力的分權制衡。今天除了最高權力外,很多部門也掌握了不受制約權力,而又喜歡炒牛河式的折騰。中國股市就是這種折騰最典型的例子。A股建立已近四分之一世紀了,不能永遠說時間短。本來股市不是中國發明,世界之有股市百有餘年了,作為市場經濟的設施早有成功經驗可資借鑒。
 

分權制衡保國民

 
香港股市本也是後來者,引進先進地區的做法很快成為成功市場。A股的問題除了本欄早已指出的政府老是把它當工具而不是作為基本設施外,就是負責人一個改字入腦,永遠在改之中。把改當成大陸已被神化的改革。據說郭樹清作為中証監主席時一日推一項改革措施。而新股上市停了九次每次有新猷,經歷了多次的正題反題循環。
 
此次改為新股認購不須在認購時付款這種巨大轉變,亦未聞作充分諮詢。至於救市時的荒唐指令,嚴重損害一些投資者的利益亦熟視無睹,不當一回事,與保護私人產權的承諾格格不入。比如說指令一些作為股份持有者的機構與個人,不可在某一時段不准沽貨減持就使一些投資者受到不平等對待,而增加風險。
 
這種好折騰若炒牛河式的治道不管是全面性的,還是部門性的都使國民帶來困擾,使中國人付出的成本更大。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分權制衡,使沒有人可以隨心所欲糊弄國民;是實行法治使沒有個人或組織居於法之上。自然也就治大國若烹小鮮也者。
 
(封面圖片:Pixabay)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