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對雖已步入中年,但女的仍嬌俏明艷,男的仍挺拔俊秀。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她仍無微不至,知道她最近身子弱,便叮囑她小心飲食,她看着他跟我外子侃侃而談時,也不停跟我說她老公如何優秀。
看着這對恩愛夫妻,我的心就樂了,那頓飯吃得特別開心。「快點想想往後的日子,有何事情可以一起努力的?加油!」他倆是我欣賞的一對,因為他們沒被時間沖淡對彼此的愛,而且一直努力維繫。
別以為這是容易的事,心理學家Brickman和Campbell早在1971年就提出過一個經典理論,叫「享樂適應」,套用在婚姻上,就是剛結婚時大家都濃情蜜意,但隨着時間流逝,經歷懷孕、育養孩子、空巢等刺激點,終會濃情轉淡。
怎樣才能避過濃情轉淡的魔咒?首先,二人要學習相互制衡,讓大家在生活中的大小問題上保有一份參與感。例如為周末安排活動時,相比起「一方安排另一方跟隨」模式,大家經過討論共同做決定會更投入。有時我們看似想要遷就對方,凡事把決定權讓給對方,反而失去表達真實自我的機會。
其次,我們還可以在關係中注意培養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即對自己應對生活事件的能力有更多信心。研究發現,一個人若自我效能感較高,也會有更高意願來維護感情。
那麼,如何在關係中共同培養自我效能感呢?關鍵是適度挑戰自我,例如遇到矛盾時,積極主動、敞開心扉與對方溝通。也可以和伴侶約定,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給一些正向反饋,肯定彼此在關係中所作的努力,幫助伴侶提升自我效能感。
總之,在日常中保持主動、真誠投入,便可以在長久的親密關係中獲得幸福。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