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兩年多推出了多個來勢洶洶的變革,要落實這些變革就必須有培訓的配套。
所謂培訓就是政策或課程的詮釋,例如最近的高中核心課程優化,前線教師必須了解修訂原因、增刪課程內容和伴隨相關改動期望可達致的效果,通過簡佈會和一兩節培訓活動來發佈,可算是最小成本的必需品。老師通過培訓,可以接收到官方人員的訊息,從而在教與學設計和授課時做出應有的效果。
培訓風氣有增無減但績效成疑
其次是國家安全教育的詮釋。推動國安教育本來就是教育系統應有之義,可惜前線教師在過去廿多年來並不擅於執行這個責任;甚至可能沿習了前英殖教育的遺風而不予重視。回歸以來國情教育的推行成效已是一個明顯事例,故此推出政策後,實在有需要提供一系列配套培訓課程,藉此把對政策的認知盡量收窄,避免各自演繹。
鑑於課程必須配合社會的新發展,同時針對學生在學與成長有關的教育政策亦不時有新修訂、新要求;例如實行多時的全校參與學生支援、生涯規劃和升學途徑的更新,還有像特殊教育需要、數理科技創新教育、情緒和精神健康、支援少數族裔等等,培訓內容五花八門、多不勝數。
總括而言,現在開始至一段時間後,培訓風氣有增無減。但,這正正是令人憂慮之處。
本地教育界總是填塞滿滿的,不論是教師或學生,上世紀大型教育改革推出之前,有新政策、課程增刪出台時,學校多數透過教育署通告或簡佈會的渠道接收相關資訊。那些年,什麼事情都可以十分簡約地進行。
教師專業發展這個概念,基本上是隨著世界潮流而冒起的;大約是教統會第五號報告書推出時,業界內熱烈探討確立專業化和專業地位,同時亦有很多老師透過進修獲取學位或高級學位,於是形成一股進修風。世紀之交新學制正式上馬,一來高中課程重組而需要透過中央規劃培訓來統整老師對新課程的拿捏;二來有全新課程;三來政府提供額外資源,於是老師們必須參加大量由教育局安排的培訓活動。培訓行事曆就是那時留下來的一個記憶標籤。
作為一個專業,的確需要有規範性的持續進修政策。此刻快速回顧,因為相信培訓風已經又再刮起來了。
擴大支援教育系統服務減輕教師壓力
其實都極度需要減負。對於盡責的教師,負荷的困局更是無限大;任何在職培訓首先出現的效果就是加負!教師的職責是教好書、照顧好學生,加負的後果只是令教師的時間分配難上加難;最大可能就是從私人時間抽出空間,或改動工作習慣令工作可以完成,但兩者都不會有好的效果。
由於社會訴求持續提升,幾乎凡是與學生、青少年有關的事務首選都是往校園裏塞。不只是家長的責任,連醫護、法律、社會政情相關的都可以用「課程」包裝好之後,就拋入校園;然後再跟送一堆教師培訓。差不多都是這條公式,最多只是改改形式或時數有增減,培訓人員不是教育局就是已退休的校長、老師!
其實除了這個套路,是否還有效能再高一點的方法呢?至少想一想,有沒有不用令教師百上加斤的方案,又可達致效果相若的其他途徑?
目前基礎教育不再只是單一目標知識傳授的服務,全方位照顧是需要有充足的空間才可以辦得好。老師要在工作技能上提升專業養份,培訓是必須的;因此,如何釋放他們的空間,令到有相對多時間供參與必要的培訓才是解決之道。
不妨試試橫向思考,撥出資源去擴大支援教育系統內其他範疇的專業服務;令校園成為跨專業支援下一代的平台。讓老師有多些空間專注日常教與學、全方位照顧學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