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疫情中的暑假

家長及老師還需要特別關注學生是社交及適應能力或學習能力較弱的一群;家長可能發現子女在停課後在家中有良好的表現,可能只是假象,因不需面對社群或測考的要求;當他們在復課後,就需要面對重重難關。

2020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出首個有關有新冠肺炎病例的警告,疫情帶來的影響一觸即發。香港政府於一月底宣布全港學校停課。莘莘學子在新年、復活節、暑假等長假期都是在家中度過,不能到外地旅行或與朋友知己聚餐,猶如失去了假期的樂趣。

停課引發行為問題  情緒困擾沉迷網絡

回顧去年,反覆的疫情導致長時間的停課,令全港學生全年上面授課的日數不超過一百天,接受面授日數的最少幼稚園初班學生只有31天,最多的中六生亦只有92日。疫情使學生和老師都被迫接受以網上學習,不少學生都因長期留在家中,缺乏與同伴的互動,引起不少負面情緒,甚至演變成行為問題。

縱使學生在今年復活節假期後開始逐步回復到學校上面授課程,然而各區的學校都有不同年紀的學生因不適應復課的安排,因而出現缺席、情緒困擾、行為問題、成績倒退等的問題,其中一個大問題是他們因上網課,習慣了使用手機或電腦,在課餘有機會延伸使用,最終沉迷在網絡世界!

最近本港疫情因為接種疫苗的人持續增加,大家有望在九月全面復課,當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恢復常規時,究竟自己的子女會不會出現抗拒復課的問題呢?家長就要好好把握這個暑假,是否讓子女在未來數個月加強學習,還是應該讓他們可以放鬆一下呢?

強身健體釋放情緒  協助適應復學復課

另外,即將升小一及升中一學生亦是較難復課的「高危」一族,因在暑假後的新學年會有各方面的重大轉變,包括:學校環境、課業內容、功課要求,以及同學和老師的轉換。學生已不是重返自己的校園,接踵而至的適應問題容易產生更大壓力。

家長及老師還需要特別關注社交及適應能力或學習能力較弱的一群學生;家長可能發現子女停課後,在家中有良好的表現,可能只是假象,因不需面對社群或測考的要求;當他們在復課後,就需要面對重重難關。

家長要趁暑假的時間培育孩子對社群適應及學習基礎的準備,讓他們逐步學習與同輩相處的技巧,並透過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增加改善學習基礎性,減輕在接受新環境和認識新同學時的焦慮和不安,更可以預防他們上網成癮。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定期做運動,一方面是強身健體及鍛鍊意志,另一方面是可以釋放情緒。在漫長的暑假,做一些適量的運動可以改善身體狀況,同時可以減少抑鬱和焦慮的情緒。

親子互動漫遊香港  深入了解生活環境

另外,家長可以互相自行組成學習群組,有如學生在公開試前組成的溫習小組一樣,互相交流學習。小組適宜家長與幾位同齡的孩子以趣味性的方式重溫一些學習內容,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互動,而家長則觀察及在旁引導。同時透過家長之間的交流,更可以成為家長之間的社交支援。

除了學習的小組,家長亦可以安排子女進行一些社區旅遊。既然在疫情下無法到外地旅遊,家長仍可與孩子遊遍香港;如可嘗試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如電車、輕鐵、纜車、渡輪等,每次前往一個新地方;也可以到訪大自然、博物館,讓孩子從觀察中學習。

或許有時天氣或時間上會有限制,使家長未必可以帶孩子到太遠的地方,此時可以嘗試到社區中未走訪過的商場和店舖,如各類型的食肆、乾濕貨街市、零售商店等,讓孩子認識自己所居住的社區,加強孩子對生活的理解能力。

若家長未能在暑假期間陪伴孩子進行上述各種活動,亦不妨讓子女參加不同的課外活動班,發展他們的潛能。而家長亦不需求過於著重子女在課外活動中的成績和表現,讓孩子安心地發展一些興趣,投入社群生活。盼望家長善用暑假,陪伴孩子發掘虛擬世界以外的樂趣。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