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嫻的陶塑真係「好」

香港藝術館名譽顧問李慧嫻生於香港,其父是攝影師,從小幫忙曬相,相中不同階層的人和背景,滋生了對藝術的興趣。先後於香港及英國修讀陶藝及藝術教育,成就了她以陶藝表現出本港小人物,形形色色的作品。

人情冷暖唯藝術是甘露。結識本港雕塑名家──李慧嫻在聖彼得堡大學藝術館同場展覽,深感榮幸!我素來佩服她拆字的見解,特別是「好」字,赤裸裸單一自信的巧思:

我,是一個女子
我自然,不矯飾;真實,不虛偽;
我自由,無束縛;獨立,無依附。
我,就是我
一個好女子。

粗陶作品  各異其趣

2018年有機會一起參展,零距離接觸這位樸實的《好女子》。觀賞她展出兩組小型的粗陶作品,一動一靜,各異其趣。

情迷皮禮士的騎樓裝髪型。RL1 Fans Elvis Presley.
情迷皮禮士的騎樓裝髪型。RL1 Fans Elvis Presley.

三個玩音樂的男士:一個在高歌歡唱,兩個彈奏配樂,騎樓裝的頭髮,長鬢髭髯。70年代紅極全球的皮禮士,美國搖滾樂貓王。穿越黑白種族的歌聲、扭臀又抖動雙腳的動態、風糜一時的騎樓裝髪型,她揉捏出其特徴模式,貌離神合詼諧有趣。

另一組是《人來瘋》。這字眼通常形容小孩子,在客人前失控的行為。她取「瘋」和”phone”(手提電話)同音,現在任何時刻,任何地方,都見人手一機。這情況在擠迫的地鐵上,尤為明顯,頗為瘋狂。

《人來瘋》。RL2 Phonetics.
《人來瘋》。RL2 Phonetics.

塑造的三個女性,她們不相同的頭飾,都是吊帶裝、長統靴,類似的愛好與打扮。每人抓住部手提,有埋頭目不轉睛者,有全神貫注發短訊者,有在苦等回覆者。

她濃縮了常見的場景:「人來瘋」以筆者理解,可變成同音的「近來瘋」。借用杜甫詩句:「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歷來是人普遍的追求吧!李氏置身現實,偷換思維的創念,超越了語種、國界、地域、制度。兩組三男三女的小型擺設,與西方的大型雕塑,各守其位互相呼應,開始了插科打諢的無聲對話!

少女情懷  人生百態

最近在中環凱倫偉佰畫廊(Karin Weber Gallery)有李氏的新作展出,展題是《第二層皮膚》(Second Skin),可見她的腦洞簡直深不見底,分別是:

  • 《着魔》:紋身的人前後如穿了花衣,而且頭上生着魔角;
  • 《天生購物狂》:現代社會物質太豐富,有些人天生喜歡逛街買嘢,不管是否需要?有些時裝舖,更竟然貼出「全店50元」哈哈──製衣業傳奇,於是一袋二袋拼命地買。
  • 《漂衣》:太多的衫,過時了,一件都不穿了,大批的衣物丟滿地,彷若淹在海上漂浮;
  • 《四季同一條裙》:後面的樹木襯托,一目了然的春、夏、秋、冬,作品寓意生活中,需學識精打細算。即使是只有一條裙,如果搭配恰當,春夏秋冬都適用,既節儉又環保。

凡俗世上,她的靈感來源,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李慧嫻作品《一個好女子》。
李慧嫻作品《一個好女子》。

她始終懷着一顆少女情懷來搓揉泥團,從小就愛觀察基層中的人生百態。而今在構思時,再度踏入記憶的旅行。導演經歷中的劇情,除了角色的塑造,還要配備道具,四處尋覓合適的材料,並親自動手製作。完成作品後,開心如孩童。生動的《拔火罐》中,赤膊上陣,背肩拔罐示範,嘴噴火燄點燃了火炬。

李慧嫻把紅色的羽毛加工,插在塑像嘴裏,如噴出的火熖;棉花棒染紅,成手中的導火炬,重演九龍樂富杏林街舊事。那裏自佛教醫院落成後,曾雲集街頭江湖術士,各施其技招搖過市。典型而誇張的昔日顯現,逗趣的故事於她作品中的重演。

本身較纖瘦的李慧嫻,與作品《肥佬肥婆》外形截然不同,但她風趣地挑戰時尚的審美標準,現代女性愛減肥,殊不知女性之美是「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從遠古進入文明,形成今昔的思考與審美關係,現實與視覺在潮流中互動,筆者覺得環肥燕瘦各有所美。

從不離地  善用文化

她可貴的價值取向從不離地。茶餐廳的題材是她獨特而傑出的系列創作。往往運用中國戲曲元素,幽默風趣地針砭時弊,有《茶餐廳雜耍團》、《茶餐廳雜技團》、《茶餐廳團隊》、《十兄弟:茶餐廳外賣兵團》……

我欣賞她的《四大美人:粥、粉、麵、飯》以戲曲手法,後面插着旗號,手執自己的名堂,婀娜多姿的肥身材,把香港美食天堂最具特色之美,簡約地表露無遺。對香港社會低層的民生,她睿智的洞察力,蒐證社會弊端,不卑不亢同情弱者,隨時宣洩淺嚐即止,激起觀者滿意的迴響。時而沉醉於她的陶土觸感,對這些具有溫度的陶塑生命,輕鬆地投以會心微笑。

由於她自幼中文基礎亦很扎實,所以從作品中可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例如創作於2010年的《頭頭是道》,成語「頭頭是道」無所不在,頭頭皆是道,面面均俱到,法法本圓成,條條合妙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81章的《道德經》更全面。於是她揑了81個不同造型的頭。每個頭下面都有一個藏經洞,可用小紙條抄一條經文卷起放入。隨時可抽出來誦讀,修正平時的行為,意味深長!

 她的大型作品不論在利東街或油塘地鐵站口的《行人、閒人》──平平凡凡,悠悠閒閒,各適其適,自得其樂,無拘無束、不憂不慮,金錢難買精神的慰藉。外形親切充滿動感,吸引不少途人拍照留影,當然我也是其中的追捧者,疫情之下獲得微妙的輕鬆。

李小姐於2005年港鐵油塘站的作品《行人、閒人》及位置圖。(港鐵圖片)
李小姐於2005年港鐵油塘站的作品《行人、閒人》及位置圖。(港鐵圖片)

浮泛人際  獨感親切

藝術家把親切及充滿陽光的心態注入其作品。塑造體態豐滿的男女眾生相,造型總是昂首向上。因為她要和那些手指按揑的新生命互動,四目相交,達成靈魂的溝通。由技藝的導向賦予理念的闡釋,在重覆的手勢中,把好奇的感受和衝動,經雕琢不斷圓滿,使塑造及被塑造的社會小人物,變成鮮活的視覺形象。

她的作品寓意幽默,反映了香港地道的意識與意象。因此總是那麼的平易近人,在浮泛的人際中,獨有一股親和力。圓嘟嘟的臉頰,胖呼呼的體態,曲線孤度柔和,衣角沒有絲毫帶刺。

她藝術的綺想散發暖心的溫度,予人透入心肺的快樂。沒有神秘的具象、刻意追求解剖學或黃金比例,憑直覺領悟在具象和抽象中尋找平衡,概括簡約的意象充滿魅力的觀照。並非一定要神聖而崇高的科學和哲學,喜聞樂見就是好!她的作品足可建立一個樂園,讓人們從不停歇的損耗中,得以休憩空間,洋溢歡樂的氣氛,又可成為香港嶄新的藝術和旅遊景點。

受訪者簡介:

李慧嫻生於香港,其父是攝影師,從小幫忙曬相,相中不同階層的人和背景,滋生了對藝術的興趣。先後於香港及英國修讀陶藝及藝術教育,成就了她以陶藝表現出本港小人物,形形色色的作品。李慧嫻曾獲香港市政局藝術獎(陶藝)、香港藝術家年獎(雕塑)等獎項,目前是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名譽顧問。

筆者與李小姐《人來瘋》前合影。
筆者與李小姐《人來瘋》前合影。

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