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玩具的迷思

很多玩具不需要用上金錢便能夠得到,提供玩具的最終極目的是希望家長能引導子女自製玩具或遊戲,發揮創意及智力。

21世紀的網上娛樂,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現在已有不少孩子都十分喜歡觀看網上短片或通過網絡方式打遊戲機。他們可能不需要花費一分一毫便能得到即時的娛樂,既方便又快捷,因此導致很多家長開始認爲購買一些實體的玩具只是浪費金錢,覺得不需要再花錢去買玩具。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遊戲機

縱使有些家長願意買不少玩具,可能花費了數百元,但孩子們都可能只玩一至兩天,便會把玩具放在一旁,置之不顧,沒有發揮玩具的真正作用,真是極之浪費金錢。

事實上,很多玩具公司的生意額也明顯下降,大不如前,可能很多家長會將曾經花在玩具上的金錢,轉投放在電子產品上。也有一些家長有種傳統心態,認爲為子女買玩具應是一種獎勵,不想在他們沒有特別表現時,為他們提供新玩具,唯恐寵壞了他們。

另一邊廂,中小學的家長在過去十多年已不停憂慮子女沉迷玩電子遊戲機或持續觀看網上短片而荒廢學業,而家長這種憂慮已經蔓延至幼稚園的學生,不論是家長或教師都不容看輕這問題!

已有個別幼兒會每天花數小時看網上影片,也有小學生對電子遊戲機是愛不釋手,不論吃飯還是空閒時間也不願停下來。沉迷打機或觀看網上短片,不但會影響日常的專注力,還會影響上課的學習表現。究竟他們對電子及網絡成癮的原因是什麼?或許就正正因爲家長忽略了為子女在嬰幼兒時期提供玩具,忽略了玩實體玩具的重要性和學習意義。

不能否認電子娛樂的短片或遊戲機能提供色彩繽紛,多元的聲效,非常吸引小朋友,刺激了他們的視覺和聽覺感官;但家長必須認識電子產品忽略了培養孩子觸覺上的靈活度和小肌肉力度的訓練,亦缺乏了鍛鍊手眼或手脚協調的機會。小孩觀看屏幕時只是單向性地吸收訊息,無法讓他們有與人溝通和社交的機會。

反觀兒童玩煮飯仔、醫生病人等玩具,能夠與人產生互動,不單止有視覺的刺激,或有不少機會動口兼動手,還有豐富的想像力,才能玩這些人性的遊戲,培養常溝通的意欲及習慣。

引導孩子在遊戲中發揮創意

玩具是兒童成長階段不可缺少的一環,亦不應該是在他們有好表現時才買。成年人的天職是工作賺錢,小朋友在嬰幼兒階段的需要則百分之一百都是遊玩,雖然小學需要上課,還有不少時間需要玩玩具或遊戲。

若家長不提供玩具給他們,會令他們因空閒無聊而跌入沉迷電子產品的陷阱,當他習慣了玩手機,即使家長醒覺時再提供玩具給他們,亦難以讓他們願意有耐性去玩一些實體玩具及遊戲。為了防止他們沉迷手機,家長應主動提供不同感官渠道的玩具及遊戲。

事實上,在數十年前成長的兒童因為身邊沒有其他的娛樂,社會上的變化又不太吸引,當時的一份玩具可以使兒童玩上數年也不會覺得沉悶;而現在為人父母在成長階段中,一份玩具可能仍可玩上數個月。

可是,時至今天,兒童身處的花花世界,一份玩具只能玩上數天,最多只是一兩星期!若家長因為子女玩一份玩具的時間太短而不定期提供新玩具,他們更容易被電子產品完全佔據!

因此家長需要調整自己提供玩具的心態及形式,家長並不需要購買過於昂貴的玩具,反而適合定期提供多樣化的玩具,價錢不多於2、30元便可,在深水埗福榮街或淘寶都能找到;真是幾百幾千百元的玩具則可以當作獎勵才購買。

家長提供玩具時還要注意給予他們可刺激不同感官渠道的玩具,如這星期是萬花筒,兩星期後是吹肥皂泡,下一個月是七巧板及踢足球,之後可能是玩沙錘或放大鏡,總的來說是需要各式各樣的玩具。

若大家曾觀看反斗奇兵第四集,就會發覺很多玩具根本不需要用上金錢便能夠得到,提供玩具的最終極目的是希望家長能引導子女自製玩具或遊戲,發揮創意及智力。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