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走進茶餐廳,在嘆着香濃奶茶之際聽到近處傳來吵鬧的説話,但並非對話。細聽之下原來是母親對子女的不滿──機不離手。母親抱怨為何一家人進餐廳用膳,而子女只懂看手機?不落單安排食物?不與父母溝通?這樣的吵鬧當然換來食客的目光,可是這對年輕的子女似乎毫不在意,他們只是繼續默不作聲的對着手機,醉心於手機的世界裏。究竟為何一家人會出現如斯地步,我們能否在年輕人還未使用手機前就多做點功夫?令事情不至發展如此!
要做好在子女使用手機前的準備,這實在是需要家庭的配合。父母必須了解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的需要,從而建立與他們的關係,培育他們的自律。
明白子女成長的需要與過程
現今的年輕人生在數碼年代,互聯網對他們來説是先天的產物,根本不能不接觸。假如子女和家長沒有溝通,代溝自然就會出現。舉個例子,現今的年輕人不論購物、學習、與朋輩和師長交流,一切的資訊大都在手機之中,因此我們必須先明白他們的需要,讓他們體會我們的接納,從而再引導他們在這個需要學習成長與獨立的階段中要懂得自制及學會溝通。在青少年的成長期,他們既想獨立自主,但同時亦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惑,因此父母要在這時期經常思考子女的變化及應如何改變與他們的相處方式,讓我們的語氣及態度不致帶給他們壓迫感,讓他們在尋覓自主成長的過程中仍然保持與父母有良好的溝通。
自小建立成功感
另一方面,不少家長都不太了解為何年輕子女很喜歡「打機闖關」,其實只要你嘗試一下玩電子的遊戲,你就會明白當中是可以讓你得到不少的鼓勵及成功感。遊戲設計者很懂得設計遊戲,讓玩家一關又一關的闖過。試問能建立你的成功感,誰能抗拒呢?答案就是假若青少年在打機闖關前可以在其他的範疇獲取成功感,他們就不一定要憑着「打機」得到了。因此,在機不離手之先,我們應該積極建立兒童時期孩子的成功感。成功感很可能是學業、活動、與人相處的社交關係,甚至是與父母的溝通。
建立與子女間的支持感
相信父母樂意支持子女是一定的,但子女是否會感受到父母那份不離不棄的支持呢?很多時候父母的表達方式也是需要留意的。青少年在青春期成長時會尋覓自我的價值,在過程中他們既想成長,但往往他們人生經驗的不足會導致在決策時出現錯判而有挫敗的感覺,假如父母在這些時候基於愛而提供的只是責備與説教,這很可能就會導致與他們的溝通造成障礙。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機制,假如在努力成長的同時遇上了從父母而來的挫折感,即使更堅毅的我們也會被推倒下來,結果會變得退縮。因此,在機不離手之先,我們應該建立與子女間的溫情對話。相信父母在孩子小小年紀時都會對他們表達「很愛你」、「你真棒」、「見到你笑我就最開心了」……其實這些的真情對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應該繼續保持,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因為直接愛的表達是需要的,而並非只是「做好功課了沒有」、「何時測驗」、「溫了書嗎」……
給予手機之先要定立協議
我們都很容易被手機吸引,對我們來說都總會有一些原因為自己解說,例如工作需要、要看新聞、要安排網購、要檢查電郵、要用即時通訊軟件與家人聯絡……試問青少年何來沒有需要及原因呢?他們同樣因學習需要、要看新聞、查看電郵、與家人老師及朋友聯絡、亦要因融入社交圈子而與友人一起投入手機遊戲……因此,若果只從需要來說我們都一定是可以整天機不離手,因為你和我都是可以有需要的。
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在給予子女手機之前,先定立使用協議。例如:若要上網找資料做功課,應在家中使用電腦而非電話。若使用手機不應困在房間內,應在客廳或打開房門。若利用手機進行個人社交或玩遊戲,每天不應多於某一時限。以上的安排,父母可以在給予手機之先與子女共識。在定立這些規則之後,父母就要協助子女完成彼此的承諾。
與子女訂立這些協議,絶對不是在他們未能履行時有原因加以責備,而是我們要在過程中幫助他們建立自制的能力。若他們未有主動履行,我們應該以堅定柔和的態度提示他們,即使是一次又一次,重複又重複。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我們重視亦關注彼此的承諾。在此,亦再次提醒父母,我們與子女的承諾是重要的,因此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凡我們承諾過的,我們也應該盡力完成,不以借口解說,這是他們在成長中於我們身上體會到的身教。
最後,其實「在子女機子離手之前」,我們是需要返回基本步,就是我們與他們自小已建立的親子關係、信任及責任感等等。世界上的誘惑多的是,我們不能以「見招拆招」形式來面對,父母與子女的溝通與關係至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