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脈血之歸經 血熱崩漏可寧

女子臟腑失和,氣血虧虛,導致經絡不調,損及沖、任二脈。「氣為血之帥」,陽氣受損,則出現血虧不足以統攝血行;「血為氣之母」,陰血受損,則出現血虧不足以涵養氣機。

女子月經,應時而至,經量適中,此乃本乎自然,經血來潮如涌,經量洪大,勢如山傾者,謂之「崩中」;經血來潮滴漏,經量微少,勢似壼漏,謂之「漏下」。《素問‧上古天真篇》云,沖脈、任脈並起於內胞之中,為「經血之海」。女子臟腑失和,氣血虧虛,導致經絡不調,損及沖、任二脈。「氣為血之帥」,陽氣受損,則出現血虧不足以統攝血行;「血為氣之母」,陰血受損,則出現血虧不足以涵養氣機。故血無統攝,則可妄行;氣無涵養,血失循經,沖、任則不固,「崩中」、「崩下」矣。

崩中之患 必損經脈

《素問‧陰陽別論篇》云:「陰虛陽摶謂之崩」。陰虛陽摶,逼血妄行,而成「崩中」。《靈樞‧百病始生》云:「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陽虛陰搏而失統攝,而成「漏下」。

《濟生方》亦云:「崩漏之病,本乎一症,輕者謂之漏下,甚者謂之崩中。」凡崩中之患,必損傷經脈。久漏不愈,可釀成「崩中」。二者病症不相同,病勢有急緩,但急性之症,日久可成痼疾,慢性之病,日久可成沉痼。故醫「崩中」尚需防患於變漏,治「漏下」則當防患於變崩。因症之急緩,因病之虛實,辨證論治,因人之神志、體魄,擇取治療之法,乃為適宜。

大敦行間 再點太沖

上期談到血熱而致的「崩中」或「崩下」的食療,以甲魚荸薺,加水文火燉煮,可安「胞脈」,以止崩漏。今期續談血熱崩漏的點穴和功法。

二、點穴

穴位:大敦、行間、太沖穴。

治則:大敦,乃肝脈所出之井穴。行間,乃肝脈所溜之荥穴。太沖,乃肝脈所注之命穴。點肝經井穴,以瀉肝火,以制「崩中」;點肝脈荥穴,以和肝氣,以理「漏下」。《素問‧上古天真篇》云:「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而下。」點肝脈俞穴,以益血脈之輸注,以安「胞脈」之行經。肝脈藏血,肝脈和順,則安神,任之脈行,則引脈血之歸經,治之得益,崩漏可寧。

點法:雙手無名指、小指屈曲,指腹置於手掌心內勞宮穴部位,拇指屈曲,指腹置於無名指、小指指甲上,食指屈曲,指腹置於中指本節之上,中指伸直。以鼻深深吸氣,右手中指腹輕輕點於右側太敦穴,右手中指腹輕輕點於左側行間穴,閉氣,以口緩緩呼氣,雙手中指腹,輕輕點於雙側之太沖穴,閉氣,以口緩緩呼氣,三穴點畢為一次,反覆七次為宜。

功用:舒肝氣,和肝脈,益肝之所藏,利沖、任之血行,養「胞脈」而安「經水」。

意守陰交 調經行血

功法:西時(下午5時至7時),仰臥位,目微閉,雙手掌心向上。意念存守於陰交穴,以鼻徐徐吸氣,意念引導吸氣,下降至氣海,閉氣;意念引導吸氣,下降至石門,閉氣:意念引導吸氣,下降至關元,閉氣;以口緩緩呼氣,反覆七次為宜。

功理:陰交乃任脈、腎經、沖脈之會,運元氣,調和沖、任二脈,以養「胞宮」(子宮),氣海,乃精氣所聚之處,協調精氣以統攝血行、益於經血歸經;石門,乃三焦之募,協調上、中、下焦之脈氣,以益血行;關元,乃脾、肝腎、任脈之會,強化脾脈統血,肝脈藏血,腎脈藏精之力,以和沖、任,「胞脈」可受其益而健行經血。

功用:和順經脈以利「胞宮」(子宮),協調經氣以益血行。

下期續談血虛崩漏的食療,敬請留意。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