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人民的名義》是2017年中國電視劇,以中國政治的反貪腐為主題,講述檢察官與貪官污吏之間鬥智鬥力的比拼。《人民的名義》自首播便馬上成為國內熱話,收視節節上升,更創下近10年中國國產電視劇的最高收視紀錄。周梅森是這齣電視劇的編劇與原作小說作家,2017年書展期間,他與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何亮亮主持「人民的名義──編劇與讀者交流見面會」講座,本文為當天內容節錄:
八年磨劍 成就經典作品
何亮亮:我們知道,(中國內地)幾乎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是從文字演變而成的。《人民的名義》也不例外,這電視劇是先有小說,對吧?
周梅森:對。這部小說我寫了八年,八年間斷斷續續的寫,一直沒有寫完。過去一段時間,在中國寫反貪腐的作品,是肯定要賠錢的。然而,到了2014年,有人跟我說可以寫部反貪腐的劇本。有了這個機會以後,我就在未完成的小說的基礎上,先把劇本作完,再把小說寫完。
何亮亮:所以劇本和小說基本是同步完成的?
周梅森:對。之後小說印刷了第一版,當時的目標是12萬冊。3月25日,有朋友請我食飯,跟我說小說賣了3個月了,賣了7萬冊。我當時很擔心,怕達不到12萬的目標,心想幾天後的3月28日是電視劇首播日,預計可以帶動小說銷量多升3萬,那就是總共10萬了。合約是五年的,倘若每年能賣幾千本,倒是能夠達標。沒想到,3月28日到了後,小說在市場上一掃而空,29日已經找不到了,中國的小說業界已經多年沒出現這情況了。之後10天內我們加印了100萬冊,然後又再加印了,總數達到了156萬冊冊。
何亮亮:156萬冊冊,這應該是長篇小說的奇蹟了。小說和電視劇有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人民的名義》是文學的勝利
周梅森:小說的影響力,相對電視劇還是小了點。電視劇的傳播效果是最廣泛的,所以相關的審查政策也比較嚴格;有些事小說能寫,電視劇不能演。
何亮亮:所以是各有側重吧。電視劇一播出了,書就賣斷市,說明是人們看了電視劇以後,覺得還是不夠,還要看書。
周梅森:有人說《人民的名義》是電視的勝利,我倒覺得是文學的勝利。因為電視來自文學,這是其一;第二,如果沒有我八年來的準備,這鐵定成不了事。這故事是我對中國當代政治、市民生態、官場生態的觀察。故事上,我比較真實地描述了官場生態,我們不能迴避這生態,如果我們不能面對真實,不可能寫出好作品。過去一段時間,有些事情還是不能寫的,譬如有人跟我說:「幫派的問題不能寫,我們黨內沒幫派。」但這幫派的事情不是我說的,是習近平說的:「搞幫幫派派是會出問題的。」所以還是有幫派,我也就寫了,最後也沒阻止我,我覺得是政治開明的反映。
矢志當上中國的巴爾扎克
何亮亮:在場的人都很好奇你是怎樣走上文學路的?
周梅森:我上學的時候,中國正在搞文革,那是非常亂的時代。我的整個教育時期在一片混亂之中,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畢業都在文革。我和文學結緣,是始於一本書,那是我在收破爛時找到的巴爾扎克傳記。巴爾扎克有句名言:「用筆征服世界。」我就想當巴爾扎克,我覺得一個人目標多高,決定了他走多遠。剛開始寫作時沒人相信我,然後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時間,我寫了幾百萬字。1978年,我22歲了,終於發表了第一部作品《家庭新話》。
何亮亮:22歲,還是比較年輕。
周梅森:那個時代,是中國特殊的時代:文革剛過,人才還比較稀缺。我去了南京剛創刊的雜誌編輯部工作,那雜誌叫《青春》,我非常感謝他們。
何亮亮:後來你的作品還是比較多關於政治題材的,是比較有感悟嗎?
周梅森:巴爾扎克是我的文學信仰。他的時代和現代中國相似,都在經歷着持續的變革,中國30年來的變革過程大家有目共睹。他認為一個作家應該同時是思想家,我深以為然。我覺得,思想的含量,在當代文學作品當中,是愈來愈少了。
從沒想過拍電視劇這麼艱難
何亮亮:那個時代,有很多人對巴爾扎克不屑一顧,但最後時代也對這些人不屑一顧。巴爾扎克有他的社會擔當,你也有你的擔當。創作過程有苦有樂,尤其是製作期間。
周梅森:對,我沒有想像過會這麼困難。這作品我寫到一半就開始找投資了,找了一年多的時間,前前後後找了上百家。我們當時希望結合中國當代最好的演員來演,我記得最初大概有2,000萬(人民幣;下同)左右,光付訂金就差不多沒了。
何亮亮:後來這部戲給湖南衛視以2.2億元買下了,你的老家江蘇衛視有沒有很鬱悶?
周梅森:江蘇衛視是我老家,這些年來都多次支持過我。我們以後還有機會合作。我想多謝一下投資方,因為他們沒有控制我們的拍攝手法和資源。現在的《人民的名義》是藝術家的作品,我們有完全的自主。要是受制於別人就完了,這個不批准,那個不通過,創作前就先給縛住了。我們的導演、演員,個個都很好,導演要求演員反覆地讀劇本,把它讀透了。我當時想,這部作品一定要成為歷史紀錄,不容許模仿其他作品,所有都是原創的。我們的演員,包括那些配角,有哪個不到位啊?有很多實力派演員,長期沒有機會,長期被埋沒了,這次都有發揮。
何亮亮:你會給演員說戲嗎?
周梅森:不,我要維護導演的權威,但是我會到現場觀察。所以演員都有自己的想法,因為這作品是現實的反映,他們都有感悟。我們的演員不是小鮮肉,都是實力派,演得實在太好了。有個演員跟我說:「周老師,我感覺我不是個貪腐人員啊。」我說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去演吧。
以戲劇反映國內反腐行動
何亮亮:我很好奇,最高人民檢查院最初是出於什麼原因,才去支持你這部作品?
周梅森:官方那邊有意見說中國反腐這麼多年了,落馬的貪腐幹部也很多人了,一部反腐的電視劇、電影都沒有,這不是跟現實的狀況脫節了嗎?那時因為我小說已寫一大半了,也就順理成章了。
《人民的名義》成法學院考試題
何亮亮:《人民的名義》影響非常大,包括在海外的觀眾,你看這裏這麼多香港的觀眾。
周梅森:目前,在騰訊、愛奇藝等平台,《人民的名義》的每天播放量維持在8,000萬以上,網站播出總量達到356億。儘管我們170人的團隊圍堵盗版的行為,但是觀看盗版的人次還是高達6,000萬。昨天我遇見了一個人,他說兩個月前在海外已經看到《人民的名義》的DVD了,但是國內的正版DVD才剛推出。全國各媒體的相關報道逾170萬篇,還有海外的報道。有一所大學的法學院,整個期末考試的試題都是與《人民的名義》相關的,你說那些考生不看《人民的名義》的話,他們要怎麼考?我兒子的英文考試,也有《人民的名義》的中譯英翻譯題。
何亮亮:一部作品竟能如此影響中國社會,好像還是第一次。
青年不僅愛看穿越劇
周梅森:這是我完全沒想像到的。對此,我非常感謝年輕人,包括80後、90後,開播後的首周調查反映青年的關注率佔到52%,後來這數字更達到了70%。
何亮亮:這部作品打破了我對青年的一些成見:原來他們也愛看這種反映中國現實的作品,當然他們也會欣賞穿越劇。
周梅森:有朋友跟我開玩笑,說中國這些年的腐敗問題我也有責任,因為我太晚寫這部作品了。
問答環節
何亮亮:現在,讓觀眾向周老師提問一下吧。
觀眾:老師你好,我也是江蘇人,現在在香港居住,很為周老師而感驕傲。我以前在江蘇長大,在那裏讀書,我的同學很多後來都成為官員了,但平日他們對於政治這回事還挺避諱的。我想問一下,周老師你在創作這種敏感的題材時,有沒有被請去「喝咖啡」呢?
周梅森:我們這時代的作家,很多都是不關心社會的,當然也有關心的,我自己就是比較關心那種。身為男人,或多或少都對權力有興趣,所以我對這種題材也比較有興趣。事實上,沒什麼「喝咖啡」的事情發生過,各方都很支持我。當然,這種題材會帶來一點麻煩。我寫《人間正道》的時候,就試過有40多位官員聯名告我,有些官員覺得這個壞人像他,那個壞人像另一個他。我想,一個社會如果不寬容,如果對每一個細節都對號入座,這社會不可能有好的文學作品。
觀眾:《人民的名義》會有後續嗎?
周梅森:社會流傳着很多消息,說《人民的名義》的第二部要出來了。我現在解答一下:沒有。在社交媒體上,有很多用戶在創作後續的故事,他們真的出了很多好的主意,但這是他們在創作,不是我在創作。我已經不斷解釋過了,沒有要出第二部的想法,事實上沒有好好準備的話,我也不敢出第二部。現在有些騙子,他們還真的在籌組「《人民的名義》第二部」的拍攝工作,還真的在招演員,我要提醒一下媒體,提醒一下大家,不要落得人財兩空。不過,在這個新媒體時代,在用戶都在狂歡的氛圍下,你反覆解釋也沒有辦法。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