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一弊端完全是中國証監當局自己製造出來的。以救市之前的這一輪新股發行情況而論,每次2、30隻新股集中在一起招股,高峰那一天超過十隻,人為製造了資金潮漲潮落。尚是讓這2、30只股份分散招股,自然不會有幾萬億資金流動的奇觀。當局不作此圖實在令人費解,勉強可以解釋的是當局要兼顧A牛與新股集資,擔心周周有新股甚或日日有新股,令大家全去了好去處,而忽略A牛。
中証監這種監管理念,說得難聽一些,根本是在算計股民。証監本應做的是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而讓判斷選擇交由投資者自行決定。A股近四分之一世紀之功,迄未成熟,與証監喜指導市場投資方向,有莫大關系。
以制度利益 指導股民投資方向
現在新股發行的新安排,更是以制度甚至利益,指導股民的投資方向。新方案使所有A股投資者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最終母公司的股東,每次其子公司上市,因而獲得派送;持股多的獲派新股認購權;持股少的獲派或然認購權(即參與抽簽的權利,但未必抽中)。很明顯,這是一個鼓勵人們長期持股,增量持股的方案。
粗略計算,如果A股每年發行2000億新股,而國家作為大股東的持股不參與新股申購,再扣除各種因素未參與打新的A股持有者,以20萬億流通量持有者參與打新計,每年會有百分之一的總平均獲分配數量。如果新股平均上升三倍,將使A股持有者額外增加3%平均總回報。
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政府的這樣安排自然是莫大賞賜。但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3%吸引力一般而己。同時這是一個平均數,對個別持股不多,只有或然中簽率的散戶,平均數更無意義。同時,誰來保證新股回報長期居於不合理的高位?這種新股不合理的高回報只可能是兩個原因;或者定價過低;或者放任造市。兩者皆建基於不公平。前者對發行者不公平,後來根本違反證券法規。建基於不合理現實的方案,其能長乎?
實際上這次新股發行制度的改變,對市場中某些人也並非好消息。專事打新的資金就是一個例子。打新資金很多是不參與二級市場交易的,因為二級市場不是如一級市場般,是「贏梗」的低風險投資。在新制度下,打新者如恪守初衷,根本沒有入場資格;即使願意俯就新規者,先把資金變為二級市場的持股,以取得入場資格,但很明顯,他們的中簽比例將大幅下降。因為以前背景是兩萬億的申請數量,新制下可能擴大數倍(不須繳款,誰人會放棄認購權?) 這樣在回報大幅下降,又須持有風險資產下,打新根本不可行。退出江湖是合理選擇。
不管怎樣說,新制度對A股是會有短期剌激。這也解釋了新制度出籠前,A股連日大幅上升。春江鴨早先知聞,A股之內幕交易也可見一斑。同時習總理短期5次談及A股,以最高政治權威推動A股再牛起來的用意,彰彰明甚。說國家牛市進入以制度改變來推動的階段,可能是對A股去向的正確描述。甚至再有類似的發展也是合理的推測。在這種情況下,A股的徘徊區將從本欄8月中在<壓住港股的兩座大山>一文所推測並己運行一季的2800至3400點移動到3400至4000點。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