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的家課政策

常有校長對我說:「現在家長的思想很複雜,又想沒家課,又想成績好,讀書又豈有不勞而獲?」

去年教育局提出STEM,突然間每所中、小學都推行STEM教育,可謂波濤洶湧,令人透不過氣來!今年呢?大家都關心兒童的壓力,所以正向教育便成了大家的關注事項,相信來年不少學校都會推行正向課程,但我覺得小學在推動品德教育的同時,也要檢討學校的家課政策。

如何才是好的評估?

「評估是一件你與學習者共同參與的事情,以及你為學習者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學習者必須被動地接受的事情。」(Wiggins, 1993)

即是說評估是要配合學生的學習而進行,不是拋下一份試題,看看學生能答對多少便可以,所以學校的家課政策不是說一句:「每天做一小時的家課」或「每科最多兩項家課」,便可解決問題,要結合學校的「課程」、「教學」與「評估」,缺一不可。常有校長對我說:「現在家長的思想很複雜,又想沒家課,又想成績好,讀書又豈有不勞而獲?減肥也要節食和做運動,只想品嚐天下美食,又要沒代價,多困難。」

對策?對拆?

個人認為家課壓力與成績不是完全對立的,要減輕學生在家課上的壓力,我建議學校第一步要做的,是要成立學校的「家課政策小組」,先檢視學校現有的情況,看看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改善的步伐應如何?我校半年前便成立了這小組,當中更有家長代表參與,我們每天檢視學生的家課量,大家不時透過What’s App討論,效果很好。

學校第二步要做的,是將已有的課業優化。如何優化?減少抄寫、檢視課業的程度、工作量、創意及效益,這工作殊不容易,要慢慢進行。

第三是整合,例如將不同科的專題研習結合,將部份功課「常規化」,即是將它們簡化,這工作也不易做,但是值得的,目的是要緊扣「課程」、「教學」與「評估」三方面,我校已開展這工作,過程中有很多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最後是要與課程和教學配合,那些課業或課題較困難的,要在教學時多講解,減少學生要重改或重做,那便減少了很多要改正的功課,所以老師在共同備課時要多討論學生的學習難點。當然,減少教學容量,減少課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多一些空間思考和討論,也是很重要的。

家長問卷

家長的意見是不可或缺的,我最近發了一份學校家課政策的問卷給家長,整體來說,他們都欣賞學校能檢視家課政策,為學生減壓。當中我只問了兩道題目,第一題是:「學校應否每天要求學生看15分鐘的圖書?」,差不多九成多家長贊成閱讀,但他們的表達都是「只看不做」,不應有任何閱讀紀錄或讀書報告,這理念是對的,但這樣我們又如何知道學生有沒有看書呢?這問題我仍在思考中。

第二道問題是:「你贊成學校把視藝和音樂成績,計算在小一至小四的成績表總分內嗎?」提出這想法,是希望將「評估多元化」的概念帶出,學校不應只著重紙和筆的評核。回應是只有二成多的家長贊成,理由是他們「怕這些術科如要考試,他們便要出外參加音樂和視藝補習班」。由於大數家長都是沒意見和反對,所以維持現有制度,不作改變。

家長那「要計分,便要催谷」的想法很特別,所以有時學生在學習上的壓力,未必只是學校一手造成。看來為了學生好,教育局、學校、老師和家長也要多溝通。孔子道:「過猶不及」,太多功課不好,沒有功課也不能。但功課如何是多?如何是少?孔子曰:「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意思是「因才施教」,家長們,請相信學校和老師吧,我們都是專業的,為了令學生學得更好,學校是會不時檢視家課政策,重要的是要家長配合。

蔡世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