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國生活,有一天跟一位外國朋友說起粵語,教了他幾句說話,簡單地談起粵語的一些特性,以及作為外國人學習的難處。
聲調是學習粵語的難處
對於外國人來說,學習粵語會有一個難點,就是聲調。聲調不同,意思就不同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英語沒有這些東西,例如”Thank you”無論用怎樣高高低低的聲調去讀時,也不會改變字詞的意思。當然,還有聲母、韻母的問題,如果某些聲韻母在英語中不常見的話,發音就會較為困難,有些常見諸於不同語言的元音如a、o則較容易。然而如果未能解決聲調的問題,練習不好的話,咬字再好也會令說出來的話變得十分奇怪,影響傳情達意的效果。
外國朋友分享說學習普通話比粵語較為容易,因為聲調較少,這對於他來說可是實情。那麼對於在粵語區土生土長的我們來說,為什麼學習粵語時又沒有聲調的問題,但在學習普通話時,卻又曾經被當中的4個聲調難倒了?
小孩與成人學習語言機制不同
筆者是在從事教育工作之後才開始學習普通話,還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也糾結於第一聲和第四聲的分別,練了好些日子才能掌握。明明普通話只有4個聲調,粵語有9聲6調,應該更容易掌握才對,為什麼我還是花了那麼多時間去學習呢?
原來學習語言,小朋友的腦內學習語言機制和成年人不同,所以把孩子放在什麼地方,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學懂該地語言,毋須理解語法、聲母、韻母也能夠完全掌握。成年人則不同,需要持續系統性學習相關知識才能夠掌握。
那麼,我們學習普通話與外國人學習普通話有沒有分別呢?或者說,我們會不會有多些優勢?正如開首所說的,外國人不懂得普通話和粵語聲調,而我們則與生俱來掌握,只要找到當中的相關性,學習時自然更得心應手。
普通話與粵語的對應規律
儘管不少人說普通話跟粵語有很大不同,但同時亦有不少相似之處及對應規律。就以聲調為例,普通話有4聲,分别是陰平、陽平、上、去;而入聲字則分別進入了上述聲調,此所謂「入派三聲」。
- 陰平聲:一個字如果在粵語中是陰平聲的話,很多時在普通話也會是陰平,其他聲調也是如此,除入聲字外。例如天(tin1)、因(jan1)、方(fong1)、開(hoi1)等字在粵語都是第一聲,即陰平;在普通話這幾個字也是陰平:tiān、yīn、fāng、kāi。
- 陽平聲:又例如粵語的第四聲陽平聲,人(jan4)、妨(fong4)、群(kwan4)、形(jing4),在普通話中都是第二聲陽平:rén、 fáng、qún、xíng。
- 陰上聲、陽上聲:在粵語中,上聲仍有分陰陽,例如第二聲陰上聲的忍(jan2)、海(hoi2)、此(ci2)董(dung2);亦有第五聲的陽上聲,例如雨(jyu5)、勇(jung5)、緒(seoi5)、遠(jyun5)。普通話中,上聲沒有分陰陽,無論陰上或陽上全部都對應普通話的第三聲,即上聲:rěn、hǎi、cǐ、dǒng、yǔ、yǒng、seoi5、jyun5。
- 陰去聲、陽去聲:在粵語中,去聲仍有分陰陽,例如第三聲陰上聲的印(jan3)、較(gaau3)、至(zi3)、性(sing3);亦有第六聲的陽去聲,例如:論(leon6)、問(man6)、預(jyu6)、孕(jan6)。普通話中,去聲沒有分陰陽,無論陰去或陽去全部都對應普通話的第四聲,即去聲:yìn、jiào、zhì、xìng、lùn、wèn、yù、yùn。
大部分的粵語和普通話都有類似的對應關係,故此從粵語中,我們如果不太懂某字在普通話是什麼聲調,透過這個對應關係,我們大致就可以猜到普通話的聲調了,這在應考漢語拼音時也有點幫助。
當然,會不會有例外呢?有的,例如粵語中蟹(haai5)是陽上聲,但在普通話中則讀第四聲去聲xiè,又例如星期的期(kei4)是陽平聲,但在普通話卻變成陰平qī,這些特例就值得我們繼續研究音變的源流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