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未倒置,落伍的中國教育體系

——大國決勝何須在戰場(上)

在中國的中小學強行灌輸之下,社會的閱讀習慣不斷低沉。那些以中小學橫向評估中國常居榜首而沾沾自喜的所謂教育家,至今不自知中國中小學的所謂成就,其實是得不償失。
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匝月而已,美國驅逐艦拉森號開入南海相關爭議區域。引來中美擦槍走火的擔憂,更引來中國官民一片聲討抗議怒潮。毛左憤青更把情緒發洩在剛剛發表即使關涉領土主權問題也不要輕易言戰言論的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身上,甚至要求他辭職下台。中美是否需要為孤懸浩瀚大海中的幾個時現時隱的葺爾小島,兵戎相見,甚或決一雌雄,你死我活的對決呢?
 
現代戰爭,尤其是大國之間的戰爭,由於雙方均擁有毀滅對方的核打擊能力,如果真的發生對決,那可不再是「其血玄黃」 的「龍戰於野」 了,而必然是灰飛煙滅的人類終結。當年毛澤東教訓赫魯曉夫說,要在帝國主義死亡的廢墟上,建立起高千百倍的文明。這也只是說說而已。今天革命激情早己消退的中國,不要輕易言戰毋寧說是更理性,更合乎潮流的選擇。作為毛澤東路線反題的鄧小平路線,就是基於我們的時代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而不是毛澤東認定的戰爭與革命的時代。
 

1. 美國的强大不在其軍力

 
除了執政黨擔心其政權穩固這一因素外,全世界包括幾乎全體中國人,沒人相信,美國會入侵中國。試想美國由於國內政治因素,對出兵非洲中東小國,執行人道乃至反恐任務尚且熬費思量,舉旗不定,如何會入侵中國這樣幅員遼闊,人口居世界之首的國家?
 
在今天世界上,國家競爭乃至稱雄世界實際上更多集中在其經濟領域。除了特定的歷史時期,我這裏指的主要是過去30多年,中國憑着內外特殊環境,得以乘撘全球化的順風車,橫掃全球人手職位,贏得經濟崛起外,經濟競爭力決定於國家創新能力,國家創新能力在於它的教育體系,一國的教育體系的出類拔萃,既可以在它的學子中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之才,又可以吸引全球精英,匯聚該國。
 
美國的強大,它的軍力,它的財富只是果,只是其表。它的因,它的裏是它的制度造就了哈佛耶魯,造就了 MIT 與 StanfordU。這些全球學子嚮往的聖地,使全世界的人才流向美國。一個國家的強大最根本的底因,就在於它吸引全球精英的能力。除了民主,自由這些震懾人心的感召力之外,國家教育體系的成功甚至超越普世價值,擔當吸引人類精英的角色。當然國家教育體系的成功與普世價值互為表裏,有着因果關系。
 
中國教育體系,尤其是其高等教育體系,向來為人所詬病。除了諸如執政黨過度干預,設置禁區使學術自由、院校自主淪為空談等等人們論之甚詳的弊端外,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激勵機制,亦使大部分讀書人只是把讀書、做學問,當作其他人生目標的借道,而不是把追求真理作為職志,稍有成就即以之為敲門磚換取官位。這當然首先是中國所謂的官本位作怪。《道德經》之所謂「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道德經》第13章)信哉斯言。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