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佛教論壇
為促進人類文明的提升與前進,中國佛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於10月24至25日在無錫靈山聯合主辦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主題為「同願同行.交流互鑒」,蘊含對人類和諧共處的懇切期待,為讓不同文明攜手共建美好未來而對話交流。
學誠法師、星雲大師、智慧長老、11世班禪額爾德尼及許嘉璐先生等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多名佛教界大德、專家學者和社會賢士匯聚一堂。諸上善人共聚一處的情景,令我不禁想起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涅槃像足部上方北壁,各國使者遠道而來為佛相聚的壁畫。不同膚色、國籍的僧侶及賢士,穿着不同的冠冕和袈裟,完全無聲而大聲地表達佛教的無我與包容精神。以佛陀教育為根本,能隨不同時空,與各地文化融合和流布,使大家和而不同地共存。
語言是交流的重要載體,我有幸應淨因法師邀請參與盛會,是負責翻譯的隊員之一。短短數日相聚於靈山,承着2,000多年來的佛緣成就。同時為了合力把這份佛緣延伸至更多個千年,目睹國與國之間、派別與派別之間,不同傳承、不同傳統的精神交流。南傳、漢傳、藏傳的僧侶,和來自三傳及歐美的佛教學者等雲集一地,因緣難得而殊勝。
花費如斯大量人力和物力,值得嗎?大場面背後確有真心。個人認為重點在於多元化的多場論壇。八場分論壇、三場電視論壇和三場新媒體論壇,透過傳統和現代的媒介,從不同角度探討佛教在現今社會如何更有效益地利樂大眾。
一帶一路一世界
佛教源於印度,跨越千里迢迢之路,傳至中土,紮根於中國,至21世紀佛教弘揚至歐美等地。2,000多年之後,盛況重現。能想像隋唐時國際佛教聚會的盛大景況。當年,在隋代舉辦的第一次國際交流會,匯聚西域諸國於敦煌,交流文化、政治、經濟和技術;唐代長安的盛會,更集世界各地人材,混和各種文化於一地,頂尖學術與技術於一方。「一帶一路」中的文化、宗教、政治、經濟、旅遊、交通、住食,本互相依存影響,唇齒相依。從古至今,一直如是。除了水路、陸路,現代的「一帶一路」,還有空路和互聯網「路」,讓正能量資訊更有效率地廣播,使更多人受惠。
是次世界佛教論壇,守衛森嚴如昔,通行證並不通行,活動範圍只限於某些區域。慶幸有緣重臨六年前建成的梵宮,輝煌依然,氣勢磅礴,莊嚴的建築藝術能無言說法,令人收攝身心。個人較喜歡最近落成的拈花灣會議中心及靈山小鎮。山水禪境和唐風建築融和一體,輔以現代設備和應一般大眾需求的小食店及品味小舖。靈山下的新興建設中,有以佛學用詞「波羅蜜」為名的酒店、仿唐式建築群的購物旅遊區及屋苑,依山向湖而建,優雅怡情。
可是,禪意成了旅遊賣點?禪,言於口已着實太多,何況淪為世俗中的地產項目廣告主題。然而,我們生活於21世紀的現代社會,人心不古,要在生活環境中廣播菩提種子,種下學佛和得道的因緣。不管出發心是為了推動當地旅遊經濟,或純粹發心助他人能有機緣接觸佛教,但願借假修真,他日真的成為靈山下的弘法大道場,藉此讓更多人有機會學佛,離苦得樂,解決生活和生死這兩大課題。
翻譯是一種藝術
靈山環境優美,充滿詩意靈氣;太湖平靜如鏡,與我忐忑的內心,相映成趣。由淨因法師所召集的國內外翻譯團隊,共分九個小組,每組約十人,均由一位法師帶領。這四至五天的工作,每組平均翻譯了十多萬字,中英互譯,當中更有不少即場傳譯。我們每天面對來自各國大量的艱深論文和發表講稿等,需要在短時間內翻譯過來,大家都如箭上弦,戰戰兢兢,緊張非常,卻又仍能笑容滿臉,互相關懷和照應。
如淨因法師所言:「翻譯是藝術。」每組隊友,雖然多是首次合作,大家都和諧愉快,有如兄弟姊妹的戰友情,發揮團隊精神。如衍空法師言:「是因緣成就,同時也成就因緣。」翻譯組70人當中,不是每位都曾以外語或翻譯為本科,然而,大家都有同一目標:為世界和平而努力,實際地、默然地從小處着手。
翻譯工作雖只是整個國際性大型活動的一小環節,然而,在國際交流中,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為了方便交流,準確度、速度和態度都是關鍵。每組各顯神通,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按時完成。何謂「布施」?把自己所擁有的,奉獻給有需要的人,可以是財富(財施)或以佛法布施(法施)。這幾天睡覺少工作多,覺得自己辛苦,也覺得其他人更辛苦。自以為是在法布施中,內省後覺得其實自己得着更多,也慚愧平時用功不足,感恩得到這修福修慧的大好機會。
翻譯組內臥虎藏龍,有不少來自清華、北大、北航等高校的核物理、生物等專才、英語學家等高學歷的青年法師和在家居士。他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時間,付出身心,投身弘法行列,舉重若輕,在幕後默然付出,是發心而有能力的新一代。從香港出發的翻譯隊友共十人,多為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碩士和博士畢業校友。平日在不同行業各領風騷,今次大家聚首,為同一目標,皆把自我放開放下。除翻譯工作外,還隨時候命,承擔接待貴賓等工作。
隊友們對翻譯工作非常認真,儘管工作至半夜,面對文件中的佛教用詞,仍字字推敲,句句斟酌。那份對法的探討,可見一眾難得的供養心和承擔力。我所屬的第五小組的組長賢威法師是其中一位。至論壇開幕前一晚,時至半夜,組員已疲倦不堪,而翻譯仍未完成。組員們的腦袋已不太靈活,然而法師仍挺腰而坐,雙手伸直放在鍵盤上,專注工作,如一位面臨大敵,仍撐着孤身迎戰的將軍,為世界和平而戰並守至最後一刻,僧侶們的無私付出,實在令人敬佩和感動。
靈山下荷塘月色
在靈山工作了幾天,一組隊友各自忙碌,沒有機會與召集人淨因法師碰頭。至最後一天晚餐過後,法師與香港來的翻譯隊友相聚,說翻譯組下榻的古竹渡假村附近有一荷塘,想帶我們散步走走。原來美麗寧靜的塘邊,一直都在住宿處後方,卻要至臨別的一夜,經法師指引帶路,方知就在咫尺之間。忽然想起「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祈願世界和平,首先要從自心做起。
法師逐一問候,眾人或坐或站,各自報上近況。整個環境恬靜和諧,仿似怕驚醒沉睡了的浮世夢。淨因法師每說完一句話便睡着,然後又醒來繼續和我們說話。猜想他一定為了論壇,不知多少夜未眠。我們在旁邊的,如何有能力幫忙半分,為如來家業擔起弘法使命?如何報恩?唯有做好自己,利益他人。
我們不忍見法師勞累,請他回寮休息。他卻堅持留下與我們談話。月色下見到法師為眾生忘我付出,實在令人拜服。師生間的情誼,如倚盪鞦韆的感覺,微風拂於面的輕柔。靈山下的荷塘月色,沒有拈花的微笑,皆具禪意。潔淨的蓮華與皎月相映,《妙法蓮華經》是佛在靈鷲山最後的說法。每一步向前精進,多一分接近佛心,接近佛的光明境界。
(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