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有《中國學生周報》,也有《青年樂園》。當年《青年樂園》的派報員石中英,於2013年7月17日在香港理工大學公開講座上,首度談及被視為「左派刊物」的《青年樂園》發展始末。講者於2014年2月19日將講詞增修訂稿交《大公報》發表,表示「謹以此文,獻給在1958至1967年間出任《青年樂園》社長的李廣明先生(又名覃剛)」。李廣明2014年1月8日辭世。本社獲石中英特別授權,輯錄10篇文章,以饗讀者。
各位朋友:晚上好!
我是石中英,《青年樂園》周報的「派報員」。今天,我之所以站在理工大學這個台上,是因為我做錯了一件事,那一件事便是我一口答應了關永圻先生,要幫忙他找出一些熟悉《青年樂園》的人士來到這裏,講講《青年樂園》。
那時,我想是一定能夠找到的。為什麼這樣有信心,請先看看我手中的照片。這張照片攝於2011年的6月,內裏有着《青年樂園》的督印人兼總編輯陳序臻先生、編輯傅華彪先生,還有在中學時期曾當《青年樂園》學生編輯的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創辦人盧瑋鑾教授。他們任何一個都比我更有資格講《青年樂園》。
而我,雖然也在照片中,但畢竟只是一個中學時期《青年樂園》周報的「派報員」而已。但為什麼今天晚上,會是這個「派報員」來到這裏濫竽充數呢?那就不得不由兩年前一個與這張照片有關的真實故事說起。
小思老師電台的呼籲
那是2011年的5月,我在金文泰中學的學弟張偉成通知我,他聽到《香港電台》一個節目,名為《舊日的足跡》,由車淑梅訪問了盧瑋鑾教授,在節目完結前,小思老師作出了呼籲:呼籲熱心人士,助她尋回《青年樂園》周報的相關人士,讓她訪問一下,讓她好為這份5、60年代香港一紙風行、和《中國學生周報》齊名的青年學生刊物記錄史實。
當我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無震撼,因為我和盧瑋鑾教授是學姊學弟,她是金文泰中學1960年畢業的,而我則畢業於1967年。我並有幸曾和學姊同任金文泰中學80周年校慶籌委會的名譽主席。
我和《青年樂園》的緣分始於1963年。在我唸中三時,到報社當了「學生派報員」3年,而後來的我才得悉,盧教授在高中時,也曾為《青年樂園》周報當過學生編輯,編過特刊。整件事看起來有點巧合,於是我便做了一件大膽的事,響應盧教授在港台的呼籲,主催了一個「與小思老師見面會」的飯局。
我拜託了學弟張偉成和老朋友許禮平(原《學生叢書》的作者/讀者),邀請了盧瑋鑾教授、和她的高徒熊志琴講師,出席了一個以青樂同學會名義主辦的見面會。這個見面會,作為召集人的我,邀請了《青年樂園》的督印人兼總編輯陳序臻先生伉儷(庇利羅士女校出身的陳夫人,亦是《青年樂園》的讀者),以及另一位編輯傅華彪先生伉儷(金文泰畢業的傅夫人曾是《伴侶》雜誌的督印人,她父親亦曾是《青年樂園》周報的發行商)。
在飯局上,陳序臻先生親手將一份他親書的文件交給小思老師,讀者問總編答的26 條Q&A,都是關於《青年樂園》的前世今生的。叨陪末席的我,還擔心史料不夠全面,於是便做了一件更大膽的事情,就是即場打了一通長途電話到廣州,找到了上世紀80年代返暨南大學執教、50年代末與小思老師在報社有一面之緣的時任《青年樂園》社長李廣明先生,讓他們在電話裏再續超過半個世紀的情緣。
我在電話裏對當時已近88歲的李社長說:「小思老師想記錄《青年樂園》的史實,你可不可以見一見她呢?」
李社長在電話中痛快地回應:「可以!沒問題。」就這樣,不久之後,青樂同學會主席蘇寶桑,以及「文史公」許禮平,便陪同了盧瑋鑾教授,以及熊志琴講師,又一起到了廣州探訪了老社長。當時我想,我這個諸事八卦的「派報員」,已超額完成了要做的事情了。盧教授和熊講師,正策劃編着一本專書,是關於《中國學生周報》和《青年樂園》的,現在,小思老師的呼籲已得到了回應,她們再次面對面與半個世紀前《青年樂園》的社長、督印人、總編輯、編輯、作者、讀者甚至「派報員」進行接觸、訪談,還有誰能比她們說《青年樂園》更具權威性和客觀公允呢?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流金歲月》第一集相關文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