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加強訓練髖關節?

核心肌群的認識已介紹過了,而強健的髖肌肉有助穩定腿部活動,避免股骨內外翻,讀者可參考以下幾組關鍵肌肉的鍛鍊方式。

有時候遇上膝關節痛,物理治療師並不一定替你鬆膝蓋,更多時候會計劃提供強化髖關節和大腿的運動。因為膝蓋的疼痛或變形,往往跟盆骨前傾和股骨過度旋轉等問題有關,所以需要先從強化核心肌群和髖關節做起。核心肌群的認識已介紹過了,而強健的髖肌肉有助穩定腿部活動,避免股骨內外翻,讀者可參考以下幾組關鍵肌肉的鍛鍊方式:

膕繩肌

膕繩肌(Hamstrings),又稱膕旁肌,其實就是後腿肌肉,是一片很重要的肌肉群,包括半腱肌、半膜肌以及外側的股二頭肌。很多人到健身中心鍛鍊股四頭肌,卻忽略了背後的老二。

膕繩肌連接坐骨粗隆和小腿的腓脛兩骨,負責腿部股骨的內外旋轉、後提腿(髖關節拉伸)和膝關節屈曲,也有協助穩定膝蓋,可見其角色有多重要。但常人容易疏忽照顧,在缺乏訓練之下肌力不足,膕繩肌就會將把工作量推到大哥身上,就是俗稱的代償作用,使其和膝關節酸痛和繃緊,屈膝和腿部內旋的能力也會變差。

同時兩側肌力不平衡之下,較弱的膕繩肌容易受傷,所以拉傷大腿後肌肉是十分普遍的,常出現於講求速度和爆炸力的運動項目,有時候見到足球員射門後摸着大腿後側一拐一拐地行,代表膕繩肌很可能已經因為劇烈收縮而受傷。而盆骨前傾(假翹股)改變坐骨粗隆位置也會使到肌肉束變得繃緊,最終也會影響到膝關節活動能力。

鍛鍊方法:先進行拉後腿伸展,包括熱身時常做的壓腿和「手指拈腳趾」(彎腰時不要偷偷屈膝),也可以躺平在地上將直大腿提高作拉伸。強化運動可進行深蹲、拱橋(可配合提腿一起進行,臀部離地後兩腳輪流提高再放低)。也可以嘗試「羅馬尼亞硬舉」(Romanian Deadlifts):雙手各握一只啞鈴,雙腳分開平排雙肩站立,慢慢彎腰直至雙手下垂至膝蓋,膝蓋微微屈曲的同時臀部也要向後移動, 將身體像Z字往下沉降。

內收肌群

內收肌群是大腿內側的一連串肌肉,由骨盆延伸至膝關節附近,包括恥骨肌、股薄肌、短收/長收/大收肌。中學時候影班相,坐前排的同學都會主動將腳合緊,雙手按膝,這時腿內側肌肉就正在發力。內收肌群主要負責髖關節的內旋,讓股骨和膝蓋能保持正面指向。強健的內收肌可減少股骨外旋變成O字腳,也減輕腿外側肌肉和膕繩肌的代償作用。

鍛鍊方法:深蹲讓腰部以下大部分肌肉得到有效的伸展和收縮。針對大腿內側肌群改良成的日式相撲深蹲,兩腳距離要站得更闊(至少超越膊頭闊度一倍),緊記屈膝時仍然不要超過趾尖(會增加膝蓋壓力的)。橡筋操也是常見的訓練,將健身專用橡筋套在固定物件,另一端穿過腳掌,腿部撗向開合跟橡筋拉扯,利用回彈力增加腿部內收的阻力,達到訓練腿內肌的目標。這方法也可以坐着進行,橡筋圈變成套在膝頭位置進行拉伸。橫向弓步的練習法跟壓腿動作相似,是左右交替的跨步動作,將一邊腳向側跨出超過膊頭的位置,俯身向前將大腿壓下膝蓋屈曲成90度(而壓腿熱身則是盡量將整個身體壓到貼近地面),另一腿拉直。

髂腰肌

做深蹲運動或久坐起來的時候,會否聽到骨盆兩側在咔咔作響?這是因為穿過骨盆和髖關節的髂腰肌群繃緊,在進行提腿以及大腿內外旋等動作時,肌肉束跟髂恥隆起磨擦發出聲響,久而久之有機會發炎。髂腰肌能控制骨盆前後傾,和屈曲髖部肌肉。強韌的肌肉可穩定骨盆,更有助改善臀部下垂。

鍛鍊方法:健身界近年流行了三大招式,除了深蹲和板撐,還有瑜珈班的「青蛙趴」,主要幫助「開胯」,將髖部內的筋腱和肌肉作最大幅度的伸展,幫助減壓和放鬆筋腱。而要強化髂腰肌則可選擇不同提腿方式的運動組合。例如「金雞獨立」的姿勢,並將已提高的大腿作輕微的垂直移動。現在增加難度換另一種形式,側身半躺臥在地上軟墊,以左邊臀部和左手肘支持身體,收緊大腿內側肌肉,將雙腿同一時間向上提高(身體變成一個側身的凌空V字)。

投書者簡介:

彭俊耀,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