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在內地票房大賣成為熱話。一齣由香港人導演、台灣及香港演員演出、部分對白講閩南語、廣州話甚至粵語粗話、內容涉及暴力、血腥、黑幫仇殺和邪教,而且不是合拍的電影,竟可堂而皇之在內地公映,已經超出預期。更令人驚奇的是,這部低成本電影在內地上映半個月,票房已達4.5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為票房冠軍。目前,票房已由原先估計的1億元上看至6億元。
國台辦:兩岸同文同種 容易共情共鳴
《周處除三害》意外爆紅,連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3日(上周三)在例行記者會上也表示:「這說明兩岸同胞同文同種,特別容易共情共鳴」。他也重申大陸積極推動兩岸影視劇的交流,一貫支持兩岸電影交流合作,包括電視劇的交流合作,鼓勵台灣的藝人到大陸發展。
然而內地網民更感興趣的,是透過電影「了解」台灣「社會現狀」、猜測片中角色的原型,是哪位真實的台灣人物,例如主角「陳桂林」和歹角「香港仔」,是否影射某兩位槍擊要犯?刑警「陳灰」的原型,是否今天新北市市長侯友宜?還有黑道醫師張貴卿造型酷似某黨某領導人,是否別有政治隱喻?可惜這樣的猜測難免緣木求魚,正如透過港產警匪片「了解」香港社會,那只是一個虛擬現實的世界。台灣的「社會現狀」也不至於如此──槍擊要犯眾目睽睽下在喪禮上打死黑道大哥,大模大樣地離開,竟只有刑警「陳灰」一人追捕到底並跟他扭打起來,最後竟抓不到,讓他逃逸了4年!
原可拍成「爽片」 導演偏多隱喻
筆者原先以為導演黃精甫要拍一齣荒誕劇──名列「三大槍擊要犯」之一、被通緝多年的主角,到警署自首竟無人認出,最終不得要領,「連自首的資格都沒有」;通緝犯可以「叭叭走」,由新北市桃園一路走到離島澎湖,找這個找那個,還可以輕易領回先人的「遺物」;陳桂林被邪教「尊者」刺傷復釘進木棺,過後仍可以沒事一樣爬出來;主角槍擊了邪教「尊者」和信眾之後,還要「借」手機親自報警,而偌大的渡輪彷彿只有一位女乘客好讓他「挾持」。片中諸如此類的「硬傷」顯而易見,但廣電總局還是開了綠燈,電影依然大賣,這是為何?
片中描述邪教惡行 官方為文分析
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電影中關於邪教的描述,使《周處除三害》意外成為另類「反詐騙教育片」。現實生活中,不少披着宗教外衣行詐騙之實甚至幹些不可告人勾當的所謂「教主」,確如片中「尊者」般,表面慈眉善目,衣着簡樸,平時吃飯唱歌講「道理」,看似無害。最近曝光的南韓「攝理教」便是其中表表者。電影中「新心靈舍」的「尊者」本身是「頭號通緝犯」,以講道、唱歌和儀式向信眾洗腦;以吃了吐黑水的藥物、假X光片、串謀的「醫師」和有「機關」的「焚化爐」來詐騙信徒財物。謀財以外,更不惜以害命來對付異己,這便以「善」、「真理」的面目出現,行最惡的勾當。片中這段邪教的描寫,除了末段主角從木棺逃出,挖出手槍,子彈上膛,返回「新心靈舍」大開殺戒之外,可謂如實拍出邪教的本質。
內地有個「中國反邪教網」(www.chinafxj.cn)便有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的文章,藉主角陳桂林為追查「頭號通緝犯」林祿和的下落,找到「新心靈舍」靈修組織,目睹「尊者」與一眾信徒的行徑,對照一個標榜「真善忍」信仰的組織及其種種作為,帶出的訊息正如文章所指:「邪教離我們不遙遠,它的危害遠不止片中呈現的那一些。」這才是《周處除三害》得到廣電總局放行、廣大觀眾青睞的原因。如果沒有了這段關於「新心靈舍」的劇情,《周處除三害》只不過是一齣普通的台灣的黑道動作片──二號通緝犯「香港仔」之流的粗俗和兇狠,只流於表面罷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