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記得,小時候家附近一個賣魚的叔叔,他每天都穿着木屐開檔,因為勝在夠通爽,倒水也不怕濕腳。但從物理治療角度看,這可以說是完美地演繹了壞鞋子的標準:鞋底質硬欠彈性、鞋面平滑久承托、物料重負擔大、人字帶腳腕零保護。那麼,我們如何才能選擇一對好鞋子?不同年齡層的人士需要考慮什麼因素?
相信讀者們透過筆者的文章已明白到,一對好鞋對雙腳健康有多重要。以香港十分普遍的扁平足為例,患者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選擇鞋子款式時,都有不同的考慮因素,皆因足弓會隨年齡逐漸變化:1歲半以下的幼童足部骨骼結構還未成熟,肌肉和韌帶處於早期發育階段,出現扁平足正常不過;5至19歲的學童足弓會快速成長;成年人會因工作需要或步姿等問題而影響足弓的「工作量」;長者的韌帶和肌肉等軟組織退化,使到本來強健的足弓在着地時出現塌陷而變成扁平足。
怎樣為鞋子做檢查?
一般買鞋時要優先注意什麼?價錢、牌子、款式通通都不是!相反,我們應該測試一下鞋的質量,將鞋放在手裏,做個簡單檢查:
1. 以姆指和食指掐着包裹腳踵位置的布料,不太用力就夠擠壓,便是不合格。基本上感覺要結實穩固,能夠保護腳踵和足踝步行時的穩定,減少腳踵的內外翻動;
2. 鞋子中段,即包裹足弓的位置要穩固,將鞋身試着像扭毛巾般扭曲,假如可扭曲,便是太軟了。一些跑步鞋因着重輕身,鞋的結構太單薄且柔軟,對腳部尤其足弓的支持並不足夠;
3. 鞋底要有彈性,可以用手拿着鞋頭和踵,摺曲鞋身,感受硬度如何。例如安全鞋底的生膠質地過硬,步行時要額外用力蹬高腳踵;鞋頭部分宜軟硬適中,讓腳趾可活動同時前掌得到足夠承托。
長者的鞋類選擇
對於長者而言,他們很少留意如何挑選合適的鞋類。但是,長者因疾病和退化等原因活動能力大減,不慎跌倒時更會增加骨折、受傷風險,長遠來說提高了生活負擔,所以一雙保護性強、能夠改善平衡力和提高安全感的鞋絕對是物有所值。
長者的腳因肌力流失和血液循環欠佳,常會出現足弓扁平、筋腱不結實而腳掌變大、皮下脂肪墊流失、骨質脆弱及皮膚乾燥、走路姿勢不良等問題。所以有幾個挑選鞋款的原則需要注意:
1. 鞋頭寬闊適合闊腳掌,給予空間讓腳趾活動增加血液循環,鞋尖微微上翹有助步行穩定;
2. 鞋身要好好包裹腳腕和腳面,選有魔術貼的鞋子,可減少腳掌在鞋內滑動,加強穩定性減低腳踝內外翻。不要選綁帶的,鬆了會增加絆倒風險。鞋籠內側如足弓位置要有承托,物料要有韌性,扭曲鞋身度如一般測試標準;
3. 鞋底物料要能減震,但長者活動力有限不會跳高跳遠,總之穿上去行路時感覺不震就可以了,反而鞋底不能太厚和軟,例如選有空氣墊的球鞋給長者只會適得其反,因為他們雙腳感應慢,落地感覺「太浮」反而會減低安全感和平衡力。選表層輕簿而硬的鞋底,而且必須具備防滑功能。老人家向前走路時因大腿肌力不足,腳掌可能稍稍會貼着地面「滑行」,所以要讓他們試試防滑程度,太黏地反而增加絆倒風險。不可穿平底鞋,要有鞋跟的但不要過高。功夫布鞋、白飯魚、拖鞋、涼鞋都是要避免的。
另外,糖尿病患者對鞋有特別需要,俗稱的「糖尿腳」腳底觸覺會較弱,偶有麻痺或神經病變足痛,及後會出現潰瘍變形等情況,詳情應諮詢專科醫生及治療師。
投書者簡介:
彭俊耀,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