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香港」的危機漸現

一年又快過去了,本來今年應該是香港經濟復甦及與西方修好之年,但結果雙雙落空,現在本地政策又與內地政策呈背馳之勢,令前景更形嚴峻。如果情况再持續一兩年,恐怕金融中心地位將無以為繼。

近日美股創歷史新高,港股則一沉不起,指數較最高位下跌一半,IPO(首次公開招股)又輸給印度,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前景日趨黯淡。另一方面,中國從12月起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和馬來西亞試行單向免簽證政策──這些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赴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可免辦簽證入境,揭開了國家第三次對外開放的序幕。上海、深圳等地亦陸續有新政策出台,促進進一步開放及接軌國際,勢將削弱本港作為中國與國際橋樑及樞紐地位。

在這些最新發展的背後,一種「繞過香港」的思路正在迅速形成,甚至可能已成為國策的一部分。香港如再不及時審時度勢、重新規劃,其金融中心、購物天堂、中國門戶等地位將岌岌可危。

近日相繼有評論指出,內地及東南亞各國近日的新政策,都似乎在跟香港「對着幹」,相關內容請容筆者在下面摘抄一下。

中高端旅客流失

早前上海獲國務院授予80條擴大自貿區開放政策,舉措倘能落實,屆時可能會有更多外資企業繞過香港,直接落戶上海,設立大中華地區以至亞太區總部。此外,深圳開展境外旅客(含港澳台)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政策,第一階段涵蓋羅湖區萬象城的23家奢侈品牌店舖,讓境外旅客購物時立刻獲得9%退稅,相當於九一折,旅客於同日在同一試點商店購物,上限額度為11萬元人民幣。在新政策推動下,在本港購買奢侈品比內地便宜的「鐵律」恐怕將被打破。

在東南亞地區,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已先後對中國旅客給予/將給予30天免簽證入境,印尼亦正在考慮給予中國旅客免簽證入境。當中新加坡向中國提供免簽證待遇,被認為是對香港最具威脅:相較現時內地人來港仍須申請「往來港澳通行證」,內地居民去新加坡一定程度上比來香港容易,有機會把中高端旅客及生意進一步吸引到星洲,令香港處境雪上加霜。

在新政策推動下,在本港購買奢侈品比內地便宜的「鐵律」恐怕將被打破。(shutterstock)
在新政策推動下,在本港購買奢侈品比內地便宜的「鐵律」恐怕將被打破。(shutterstock)

第三次對外開放

對於國家這種「單邊開放」的新思維與政策,我們可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教授月初一次圍繞中國在下一階段如何推進更高水準開放的演講中一窺端倪。

演講中,鄭永年指出對等開放只是原則,真正的對等開放在現實中從來就沒有實現過。儘管如此,歷史上發達國家的成功都是單邊開放的結果,當代中國的發展也是單邊開放的結果──中國第一次開放是兩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的被迫開放,第二次開放是鄧小平領導下的主動開放,那是典型的單邊開放,使中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百年工業化歷程。現在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因而提倡第三次對外開放。

鄭永年認為,「單邊開放」是針對西方搞民族主義、逆全球化、美國圍堵中國的最好武器及應對措施,可憑藉中國作為最大的單一市場背後的市場與資本的邏輯,來打破意識形態邏輯。以《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為例,如要歐盟會議同意對等開放,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15年,那倒不如自己先做起來。而最近對法、德、意、荷、西班牙和馬來西亞實行免簽只是單邊開放的一個小小嘗試,希望日後有更多領域可實現單邊開放。早前舉行的中央經濟會議的內容中,擴大對外開放中就有「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堵點」,還有「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應該也是「單邊開放」的一些反映。

國家已變陣 香港不能死抱不放

對於國家的新政策,香港固然毋須過度捕風捉影,但如此大幅度的政策轉向,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央可能已等不及香港復常,重新肩負起對外開放和「引進來」等角色與功能,或意識到不能被動地等下去,必須另謀出路,甚至因而要繞過香港,冒着削弱香港各種地位的風險也在所不惜。在目前環境下,香港這邊也要作出中央已發展出一套大幅下調香港重要性的Plan B的最壞打算。

國家「單邊開放」的新政策的關鍵與邏輯,在於它想通了國家愈是被針對被孤立被脫鈎,便愈需全面開放,即使是單邊開放也不打緊,只有敢於對外開放才能找到突破口,擺脫政治化與意識形態的邏輯枷鎖。

如此大幅度的政策轉向,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央可能已等不及香港復常,重新肩負起對外開放和「引進來」等角色與功能。(shutterstock)
如此大幅度的政策轉向,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央可能已等不及香港復常,重新肩負起對外開放和「引進來」等角色與功能。(shutterstock)

國家「單邊開放」的新領悟對香港而言,無疑是個重要啟示:港府一天到晚都在說美國和西方一直在抹黑香港及內地,要透過香港遏制內地發展云云,繼而發展出一套「鬥到底」「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思維,最終令香港遲遲無法抓住主要矛盾,情况每况愈下。當然北京之前也非常熱中於鬥爭與對抗,但現在想通了便海闊天空,認清了便毋須害怕,領悟出開放才是最好的武器及應對措施。

鄭永年在演講中提出國家要全面開放,更要有效管理,不怕「蚊子飛進來」,並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比喻:「我總覺得你在不太開放的情况下進行管理,不算你的本事。像鄧小平所說的,你打開窗戶,蒼蠅蚊子肯定要飛進來。關着窗戶說沒有蚊子,不算你的本事。但打開窗戶以後,你又可以把蚊子管理好的話,我是覺得這算你的本事。」他固然是在說國家,但對目前香港卻猶如一記當頭棒喝。

一葉障目與一葉知秋

無論是鄭永年的演講,抑或是北京大學港澳研究院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陳端洪近期文章〈由治及興的邏輯〉,均指出當權者不懂/不願改變其邏輯或不講邏輯的問題。

陳端洪的文章明確指出「由亂到治」和「由治及興」是兩種治理模式,背後有着兩套截然不同的邏輯──不能一味用死一種治理模式,也不能用一種來打壓和替代另一種,現在香港需要由第一種治理模式轉變到第二種模式,因此要防止兩種邏輯打架。

而鄭永年則說明了改變所根據的邏輯或主動運用不同邏輯是打破困局的一種重要手段,甚至是不二法門。孫臏有云:「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要解開亂絲,不能亂抓硬拉──只要能避實擊虛,形勢就會產生變化,敵人攻勢便會停止,危急局面便會自行解開,此乃孫臏圍魏救趙之策也。

一年又快過去了,本來今年應該是香港經濟復甦及與西方修好之年,但結果雙雙落空,現在本地政策又與內地政策呈背馳之勢,令前景更形嚴峻。如果情况再持續一兩年,恐怕金融中心地位將無以為繼。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袁彌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