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縮班殺校的出路:從改造小環境與自救 看鳳凰涅槃的契機

生員是否增加、學校是否受歡迎是和學校的實力有關!我們的教學隊伍齊心嗎?焦點一致嗎?教學效能好嗎?若否,我們需要採取的第一步策略,就是要徹底改變學校的形象!

自2019年始,小學已出現結構性的生態危機,預計縮班殺校潮將蔓延至中學。

根據推算,香港的6歲學齡人口會持續下跌,學童人數會由2023年的5.73萬,估計會跌至2029年的5萬,即大概再減少13%。2020至2022年間,因新冠疫情問題,香港出生人口繼續3年下跌至1961年有紀錄以來的新低,僅有3.25萬,情況不可謂不嚴竣。

公共政策顧問顧問林緻茵亦就此課題,於本年4月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認為政府可以借機改善教育生態,可從大環境方面考慮,用全局思維、改善市場機制、改善人口數字、提升香港競爭力及吸引專才來港等。然而,上述建議對小環境的影響不大,人數仍然不足,學校仍會被殺,如政府再無特別支援方案,最後一定會導致學校間的競爭更趨白熱化,弱肉強食之餘,汰弱留強。

如何改變環境 戰勝殺校厄運

筆者曾經歷1990年代的小學及2010年代的中學縮班殺校潮,兩次都需要施盡渾身解數自救,在可控的小環境內與同工一起尋找涅槃重生的良方。談及「鳳凰涅槃」(註1)的典故,不得不提那是出自於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乃比喻一種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以及一種勇敢奮鬥的堅強意志。學校若處於不可控的大環境下,如出生率低、學生人數下降、學位求過於供、突發的移民潮等,仍能透過自強不息,以集體智慧與努力,不向命運低頭,齊心協力共謀自救行動,不難走出陰霾,戰勝殺校厄運!然而,成功非偶然,要有整全策略,全校參與,借勢扭轉命運,是沒有不可能的!本文略談筆者曾使用的策略,與讀者同好分享。

小環境的改變,首先是考慮人心的歸向和改變。小環境之前的不濟,除大環境不利外,一定與內部矛盾,長期安逸心態有關,加上頑敵當前,要改變既定命運絕不容易。當然,若小環境能更換新領導將會是一個改革的契機!但是否每學校都有這樣的機會?作為新領導,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與全校上下建立一個共同遠象、使命感,是「我們能帶來改變」(We can make a difference)和「使命必達」(We can do it)的新文化。

另外改革焦點必須要清晰,因為改革的核心一定是與「學與教的改善」(Improvement of L & T)和「全校學教能力的提升」(Capacity Building)有關!記得筆者在上述兩所學校的遭遇都是一樣:是「空降校長」,前輩們不是請你想辦法去開拓生員,便是叫你去社區打關係,拜會有勢力地區人士等,多點做宣傳……目的是去請人送學生給你!可惜,這些招數的作用都不大,因為這是焦點錯配,不是主要的關鍵!

學校歡迎程度 與教學實力掛鈎

重要的是自己要清楚自己想要些什麼?生員是否增加、學校是否受歡迎是和學校的實力有關!我們的教學隊伍齊心嗎?焦點一致嗎?教學效能好嗎?若否,我們需要採取的第一步策略,就是要徹底改變學校的形象!我們在本區建立了一個怎樣的品牌、形象?我們在家長心目中是一間怎樣的學校?是一所所謂「快樂學校」(即只是一間 “Happy”,而不是一間強調學習的“School”)嗎?所以,當大環境改變,生員不足,危機便來了!

要改變整間學校的形象,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要建立「學教新風氣」,是「改變思維」(paradigm shift)的工程,着重的是「創新思維」(innovative thinking)的課程與學教作風。學生要努力學習,用高階思維自主學習及創新,積極創造成功機會;老師人人同心,持續進修與學習,人人皆是教師領導,一起為改變孩子的未來而努力,積極帶領孩子往外闖,把創造新思維帶回學校,聚焦改善學教成果!若果人同此心,不出一兩年,家長對學校的觀感一定會改變,學校將會開始被人重新認識,一定會吸引附近的家長送孩子來體驗,當小環境有成功的例子出現,學校的整體形象都會改變的,這就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啊!

註1:按百度百科所述,這是引述郭沫若先生所作詩歌《鳳凰涅槃》中的故事。鑑西方不死鳥的傳説為素材,通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表達了徹底埋葬舊社會、爭取祖國自由解放的思想和詩人對自由、平等、和諧新社會的嚮往。

鄒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