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縮水怎麼辦?

根據中醫理論,腎虛和脾虛是肌肉流失的兩大主因。腎主先天,主人體精氣之盛衰,脾主後天,乃氣血生化之源,主導肌肉。在治療方面,既需保持適當運動,也可以用單味中藥、複合方劑或針灸,多管齊下,以延緩肌肉流失。

上周五與友人聚會,前輩談起肌肉萎縮的症狀,引起了我的留意。

肌肉萎縮的學名是肌肉減少症(Sarcopenia),是指骨骼肌在質量、品質和強度隨着年齡或不活動產生退化性損失。如此現象並非老年期才開始,人體肌肉在進入40歲後,會以每10年8%左右的速度流失,其中以大腿肌肉的減少最快,每10年減少10至15%。

如此也説明我們的身體自40歲始已邁向衰退。孔子能夠歸納出「四十而不惑」,不知是否也包括這種身體退化上的感慨?畢竟在20、30歲的精壯時期,我們是很少泛起身體可會衰退這個念頭的。

肌肉流失與年齡的關係。(作者供圖,取自茂盛醫院網站)
肌肉流失與年齡的關係。(作者供圖,取自茂盛醫院網站)

肌少症與運動—不宜躺平

肌少症的病因包括了神經系統退化、運動量不足、營養不良及內分泌失常等因素,其中最值得留意的,就是運動量之不足。

這個因素倒令我想起了一個相當傳神的名稱──「葛優躺/癱」。

葛優是內地著名演員,曾獲威尼斯影帝。他在1993年的内地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扮演一位頹廢懶惰,經常蹭吃蹭喝的北京痞子。

劇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葛優的獨特坐姿──放軟身子,癱在沙發上,其身體與沙發坐墊和靠背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形,後背處於懸空狀態,成了身體的受力點,形成了令人忍俊不禁的「葛優躺/癱」。

葛優躺。(作者供圖,取自內地網絡)
葛優躺。(作者供圖,取自內地網絡)

如此坐姿有何影響呢?其不但對於頸椎和腰椎造成壓力,導致肌肉勞損和椎間盤突出,也會造成肌肉廢用性無力。葛大爺的銷魂姿勢加上頹廢氣質,娛樂性十足,但後果堪憂,即使在崇尚「躺平」的新時代,也不宜學習。

故此,適當運動和坐姿正確,是對付肌肉減少症最為簡便的方法。香港的老牌明星胡楓少坐多動的生活習慣,很值得效法。如此做法也很符合中醫理論,如《黃帝內經》中的「久臥傷氣、久坐傷腎」。

中醫角度看痿症

從中醫角度來説,肌少症屬於「痿症」或「虛勞」的範疇。這種命名其實和西醫病名一樣,沒有太多意義,還是要從具體症狀和證型予以辯證,再予以合適處理。

根據中醫理論,腎虛和脾虛是肌肉流失的兩大主因。腎主先天,主導人體精氣之盛衰,脾主後天,乃氣血生化之源,主導肌肉。故此腎虛和脾虛是肌肉萎縮的兩大主因。

而根據現代科學研究,某些中藥具有抗發炎、預防肌肉損傷、抗疲勞、抑制肌肉萎縮和促進肌肉再生與分化的作用,例如五味子、枇杷葉、薑黃、當歸、肉蓯蓉、黃芪、厚樸、人參和生薑等。其中以黃芪最為適合老年人,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及抗衰老等功效。中醫大師朱良春的養生秘方,就是用黃芪泡茶或者煮粥。

當然,單味中藥也需要符合個人體質。如果服用後感到口苦、咽干或面紅耳赤,就說明本身體質很可能是陰虛火旺,喝黃芪水只能起到反作用。

最為理想和有效的當然還是複方,根據臨床研究,濟生腎氣丸、八珍湯、補中益氣湯和六君子湯最為常用,且療效可靠,其中以能達到益氣健脾、促進胃口的六君子湯最值得留意。

黃芪。(作者供圖)
黃芪。(作者供圖)

六君子湯和針灸療法

根據研究,老年人的Ghrelin(饑餓肽)分泌不足,如此會減少食慾和降低胃腸蠕動吸收,從而導致肌少症的發生。而六君子湯就可以促進饑餓肽的分泌,如此食欲自然增進,也能夠促進胃蠕動及排空,以及保護腸黏膜的作用。

動物實驗也提供了支持論據,發現六君子湯可以改變小鼠的厭食、腸胃蠕動、肌肉流失和焦慮行為,並且能增加其存活率,臨床上更可改善癌症引發的腸胃虛弱。

這種實驗也符合中醫所說的「治萎獨取陽明」,主張脾胃功能與肌肉狀態密切相關的思路。當然,如果脾胃功能正常,且出現腎和肝方面的症狀,那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劑了。

劑型上除了運用中草藥方外,還可以採用濃縮中藥方劑,如農本方的六君子湯,這樣更為方便,且易於携帶。

濃縮中藥好處多。(作者供圖,取自台灣衛生福利部Facebook)
濃縮中藥好處多。(作者供圖,取自台灣衛生福利部Facebook)

在網絡銷售的針灸治療儀。(作者供圖,取自淘寶網)
在網絡銷售的針灸治療儀。(作者供圖,取自淘寶網)

此外針灸療法也很適合此病。除了找中醫施針外,運用電流刺激腧穴的針灸治療儀,也相當方便,可以自行操作。至於常用穴位則包括曲池、血海、脾關、伏兔、陰市、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和崑崙穴,長期針灸,有促進肌肉能力,延緩衰退之效果,很值得一試。

施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