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

一齣《燈火闌珊》,比起什麼新聞特輯更能喚起香港人對本地文化消失的危機醒覺,不想香港變成另一個內地城市,大家可真是要加把勁了!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讓楊紫瓊捧了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算是為華裔女星光宗耀祖。今屆的本地作品《流水落花》也為10屆提名也得不到獎的鄭秀文,捧了個香港最佳女主角獎回來。當年是美絕亞洲電影界的天后,果真要素顏兼中年樣貌,才可捧獎?

張艾嘉當年也是美艷得有品味、有特色的女明星,今年憑着一齣《燈火闌珊》,又是以中老年素顏樣貌獲得提名,可惜輸了給鄭秀文。天后們好像一定要「扮老」才可以讓人看到演技似的。一向是美艷的天后們在電影頒獎禮一於照樣地美艷動人出現,好像在說:在電影中的中年老婦只是電影罷了。

燈火闌珊 情意動人

張艾嘉在《燈火闌珊》中,老練的演技,扮演失落寡婦,在徬徨中尋找丈夫幾近在香港新環境中消失的霓虹燈製作技術,希望借助霓虹燈的懷緬,作為對丈夫懷念的憑藉,果然感人。

霓虹燈起源於19世紀末的歐洲,早在1960年代的香港,彌敦道兩旁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已馳名國際,不同形狀和大小的霓虹燈招牌,因為我們密集式的店舖格局,成為最有特色的香港街頭繁華夜景。要成為我們本土文化的代表,以及歷史文化遺產最重要一環,當然少不了各位霓虹燈師傅的高超技巧和藝術眼光。

不只是招牌 也是種藝術

霓虹燈招牌不只是把店名以七彩的霓虹燈管圍着,也是一種藝術創作,不少霓虹燈招牌曾為香港電影的畫面營造了氣氛。有人說霓虹燈最適合中文書法的招牌,也有人說密集式的店舖布置突顯了霓虹燈的璀璨。電影中描述的「妙麗」招牌,我也有印象。在裕華對面的妙麗中心,那個像孔雀開屏的招牌,也真是藝術的極品!

電影中佐敦道裕華國貨對面的「妙麗」招牌。(電影劇照)
電影中佐敦道裕華國貨對面的「妙麗」招牌。(電影劇照)

如果不是電影結尾對照今昔,我也不知道沒有了霓虹燈招牌的彌敦道,如此失色,實在是太久沒去過彌敦道了!如此失掉我們香港味道,真有點氣!

LED燈招牌無疑是新時代的取替品,又便宜又省電,加上建築物結構安全、招牌尺寸規管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近年霓虹燈招牌已漸漸被LED燈招牌所取代。原來彌敦道僅存約10個霓虹燈招牌,而製作霓虹燈的師傅亦僅餘數十名,看到電影結尾逐一向師傅們致敬(或身亡或尚存),心中難免忐忑。

一齣《燈火闌珊》,比起什麼新聞特輯更能喚起香港人對本地文化消失的危機醒覺,不想香港變成另一個內地城市,大家可真是要加把勁了!

黃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