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前的一個月—四月七日,應邀訪華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再聚於廣州市白雲山下的松園賓館,在閑逛於嶺南園林間,陣陣古琴樂韻把兩位國家領導人引進了賓館白雲廳。古琴家李蓬蓬以唐琴「九霄環佩」撫奏一曲《流水》,兩位領導人佇足靜聽,李蓬蓬撫琴後更把《流水》的曲譜送給馬克龍。《流水》一曲自上世紀77年由美國旅行者2號送上外太空去尋找外太空生物後,再一次成為茶餘的話題。
唐琴「九霄環佩」
「九霄環佩」是伏羲琴式,也是常用的琴名,現存的「九霄環珮」是西蜀斫琴雷氏世家作制,據清人李調元考證,「九霄環佩」應是雷文的作品,已知的九霄共有五張,現存的有四張,三張為博物館所藏,一張為香港人何作如2003年以350萬人民幣在北京投得,經古琴大師李祥霆試彈、鑑定,認為琴音潤透深厚,此琴便常為李祥霆演出及錄製專輯之用。歷來斫琴均以桐木為琴面,梓木為琴底,面圓而底方,取天圓地方之意;桐木較鬆、梓木較硬,陽虛而陰實,取陰陽相合、剛柔並濟之效。琴長三尺六寸五分,象一年之數。琴面上有十三徽,象徵十二月加上閏月。琴初製為五弦,定為五音,後周文王及武王各添一弦而成七弦。琴為八音中的絲,七條絲弦有7個空弦的散音,按音147個,輕撫弦上徽位發出的泛音有91個。散音鬆沉曠遠,如大地之遼闊;按音聲律豐富,加上猱、吟、注、綽,挑、抺、勾、剔等不同的指法技巧,如人之私語泣訴;泛音輕清冷峻,如天籟之音;古人以琴合天地人之理。
琴曲《流水》
《流水》一曲最早見於明朱元璋十七子寧王朱權的《神奇秘譜》,《高山流水》本來是一曲,傳為春秋時俞伯牙所作,至唐分為《高山》、《流水》兩曲,原無分段。宋代時《高山》分為四段、較短;《流水》分為八段、較長,彈奏指法因鼓琴者打譜(註一)的關係而有所改動,也突顯出琴曲的靈動性及演奏者的素養。古時文人若不能兼濟天下,則會獨善其身,撫琴便是文人修身養性、解憂釋懷的不二之道。《流水》依明代楊西峯《重脩真傳》分為:長江萬里、一派千潯、汪洋注海、縹緲澄江、就下朝宗、古今晝夜、汨汨東流及樂在智人八段。旋律開始時若隱若現,飄渺輕淺,如墜玉吟龍。 再轉出一段清澈明快的泛音,如淙淙流水、如山澗和鳴,如行雲流水的旋律,時而清冷、時而澎湃、時而浩蕩,時而纏綿,時而絲絲松風,吹過山泉嵐岫,嘈嘈切切。隨後風起浪湧,跌宕起伏,騰沸澎湃,如舟過急流,驚心動魄。繼而餘波激湍,如輕舟過重山,波平浪靜,水聲復起,滄浪細和,如天籟的泛音收結。當中以「七十二滾拂流水」的技巧模擬汪洋浩瀚、急湍奔流的氣勢,是全曲中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琴師李蓬蓬是古琴大師李祥霆的千金,也是九霄環佩琴主深信的古琴演奏家,以唐代名琴演奏《流水》,引來知音的領導人,當是一段佳話。在李蓬蓬的訪問片段中,他曾點明在演出前尚要兩、三天來「醒琴」,封藏在三所博物館的唐琴,何時得以面世?古琴要養,束之高閣,無人撫弄,對琴及世人都是一種損失。
註一:古琴減字譜只列出左、右手彈奏的方式,琴譜沒有快、慢、輕、重的資料,除非有老師的耳提面命,否則便要依譜鼓曲,反覆彈奏、摸索以重現作曲者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