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

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而非人云亦云選擇名校。

有孩子就讀五、六年級的朋友,近月都忙於到中學參加資訊日;也有朋友為逃過此劫,把孩子轉到一條龍私立學校。這當然跟父母的教育理念相關,亦跟孩子在校的學習表現相輔相成。

每年年初,小六家長可為子女選兩所心儀的官立及資助中學作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但直資中學的申請更早,每年10月下旬已經開始,在11至12月完成面試,甚至通知被取錄的學生。

升中面試情景大不同

筆者在聚會中跟任職中學的朋友交流面試種種,友人所分享的情景令筆者意想不到:

情景一:疫情中有第三組別中學與學生進行單對單的實體面試,過程中校長問前來面試的男生為何選擇該校。學生被問得凝住了,校長為了讓學生走出窘態,問了幾個是非題,沒想到眼前高大的男生竟突然哇哇大哭起來,並嚷着要找媽媽,嚇得校長馬上叫社工支援。

情境二:第一組別學校進行學生面試,成績屬前茅之列的學生面試時,也不過努力地背誦自我介紹,突然之間房間鴉雀無聲,中學的主任們都把目光集中在學生身上,學生回應一句「我忘記了」。聽後大家相對無言,最終歸咎於疫情令學生面授課時間不足所致。

情景三:直資中學選取學生,每位申請者成績也不俗,因此面試表現更加重要。除了一般「喜歡看什麼書」、「為何選擇我校」等問題外,「課餘時間做什麼」也是熱門問題。友人憶述參與面試工作時遇到一位對天文地理、中外歷史融會貫通的小六學生,其涉獵的知識面令友人佩服。後來通知家長,孩子被取錄,家長特意到學校感謝負責面試的主任,並坦誠告知孩子曾被懷疑患有自閉症,因為興趣特殊,不被小學老師所認同,但經過檢查後,專家醫生認為一切正常。媽媽感恩在面試中孩子遇上了知音人,才能發揮所長。

情景四:學生在小學名列前茅,屬於第一組別,自行分配學位到第三組別中學面試,而且表現優異,操行甲等。負責老師感到奇怪,問其原因,原來孩子是新移民,家在學校樓上。媽媽說在樓下上學最安全。學校當然欣然取錄。

切勿人云亦云 為孩子選擇名校

聽到以上幾個故事,筆者想給升中學生的家長分享一些看法:

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而非人云亦云選擇名校。

筆者曾有第三組別成績的學生,靠雙腿升讀第一組別的中學。因為學生天生是田徑的材料,中學的教練見過學生比賽後,透過中學的主任主動邀請學生面試,並承諾提供更好的培訓。學生最終升讀名校,唯學生心理上未有足夠準備,中一因為成績追不上而感到壓力,家長又要求孩子補習,因而影響田徑的比賽成績,結果中二上學期,家長決定為學生轉校重讀中一。這事給筆者和同工一個提醒,要從孩子的方方面面為他們選擇和考慮。

培養有興趣,有目標的孩子。

「摘星之子」陳易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為了要達成目標,到大學繼續自己的理想而苦讀英文。家長為孩子安排林林種種的學習和課外活動,擔心孩子落後於人。當中有多少是孩子自己喜歡的?縱然辛苦也願意繼續的?如果有,那恭喜家長,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你就陪他,鼓勵他,讓他繼續往這個方向走。也許家長這刻並不同意孩子的興趣,就讓孩子自己選擇,反正20年後有什麼工作現在未出現的,我們也不知道。讓孩子自己選擇,培養堅毅的價值觀,不是更加值得嗎?最少有人問起「同學,請介紹你的興趣和強項」時,孩子會自信滿滿地滔滔不絕。

讓孩子多閱讀,多思考,開闊眼界。

專業的中學主任、老師聽孩子說兩句就知道學生有多少料子。功在日常,家長可以為孩子預備的是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最好跟子女討論一下所讀的是什麼書。筆者喜歡跟孩子看同一本書,一來了解孩子,二來可以跟他討論,又確保他沒有理解上的謬誤。有時候會發現他的想法和理解跟筆者的不一樣,會討論一番,過程中可以知道孩子思考的方法。家長無須要求孩子認同你的看法,除非大是大非,否則可以兼容并蓄。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與家長共勉之。

鄭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