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當然不是要標榜自己有什麼神通,只是有所見略同之感,再加上決策者剛剛在這個時候有為 A 股築底的政策需要。不讓股指期貨繼續如以前般運作下去,確實有助於保底。因為每天一兩百萬張的合約成交,只是滬深300,合約市值已近二萬億。在目前只有幾千億總成交的情況下,期貨市場比現貨大十倍,必然有人通過現貨市場影響期貨的升降。這勢必與政府維穩的意願有衝突。只有去掉期貨市場,政府才能安寢。
問題是,較早前政府要求對非套保持倉與套保持倉繳納不同的保証金,使好淡倉的成本相差以倍數計,在中國語境下,套保必是淡倉,即對沖現貨持倉:而好倉反而是非套保的,因為好倉如果是套保只能是對沖沽空的敝口,但內地融券只佔兩融極少比例,即現貨沽空很少。這樣實際上是政府鼓勵期貨沽空,這與之前攘擾多時的出動公安查沽空的救市極為矛盾。
這種做法導致期貨嚴重低水,在前周三(9月2日)現貨月只剩10個交易日結算者,低水13%,而明年三月的合約也不過半年,竟低水超過25%。這應是期貨市場的健力士世界紀錄。這也反映中國資本市場是何等的混亂無序,簡直是暴君與刁民的博弈。當年股指期貨籌備經年,大鑼大鼓隆重推出。包括筆者在內的金融研究者對這一衍生產品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促進A股健康發展。監管機構也熬有介事,規定除了付得起保証金外,還要經過考試,合格者才能入市。今天落得如斯境地,吾不欲觀矣。
順差擴大 沽售放緩
兩座大山一文最有價值者在對人民幣匯價去向,從而是對港股去向的準確預測。當時筆者就指出,A股落地易,人民幣貶值預期對港股的困擾則須拖到9月初新的(即8月份)外貿數據發表才可能有轉機。果然,正是9月8日上午11時半,數據出現於電腦螢光屏,港股抵達本輪,兩座大山壓下後引發跌浪的最低點,恆指低見20,524點。其後發生的兩天上升1,700點(最高見22,229點)的故事毋庸贅述矣。
客觀地看,8月份的外貿數據絕不亮麗,出口下跌了6%。卻為什麼如靈丹妙藥,使港股一洗頹風呢?就是兩座大山一文所分析的,它舒緩了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恐懼。自從上月伴隨外貿數據發表出現人民幣遽貶後,人民幣貶值如鬼魅困擾港股。8月份的數據顯示,順差大幅擴大至超過600億美元。市場人士自然認定在如此之大的盈餘下,人民幣不可能繼續貶值。這使原來急着沽售人民幣資產的投資者自然放慢手腳。
港股這輪下跌基本上是衝着沽售人民幣資產來的。這種情況下,急速反彈順理成章。其中有超賣的技術因素,有沽空回補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微妙變化。實際上除了港股外,美電也隨着數據的發表而出現變化,早前因為離岸人民幣被兌換成港元而使美電觸及強方保証,金管局須連續多天入市承接沽盤。這種行動也在9月8日之後不再出現了。
在暫時移去頭頂上的兩座大山后,9月份的港股有比較大可能會進入上落市的偏安局面。9月8日的低點應有相當支持。同時人民幣貶值預期雖然略為淡化,但不應認為全面舒緩對中國經濟困局的疑慮,更不要認為外資會很快崔護重來。實際上中國經濟困難只在開始階段,匯價問題之外隨時再出現其它令投資者困擾的問題。同時中國目前對証券和金融市場的措施和部署,着眼點全在防備資金外流。廢期市目的只在維穩,並非要讓股市恢復牛市。因而難以指望A股會有帶動港股的氣象出現。
因此,上落市的頂部難以突破7月8日內地股災禍及香港時的底位即22,800點。所以在移去兩座大山前加上「暫時」這一副辭,一則因為月數據變化不居,下月份是禍是福未可知;二則中國經濟其他方面可能再出狀況。因此9月股市雖有偏安之象,但還是謹慎為上,不要太冒進。
延伸閱讀
壓住港股的兩座大山(8月24日)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