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國際會議的點滴

由民間舉辦的商務會議,如能及早在香港復辦,對本港、大灣區以至內地,都會有很大的輻射作用的。

近日本地開關放閘,讓三年來只能作困獸鬥的行政人員們,逐漸可重踏地球村,參加各地的商務會議,與客戶同行面議切磋,在下亦剛從一個在吉隆坡舉辦的金融會議回港。三天緊密的會議,在一些行業專屬的內容之外,倒也有一些有趣的點滴。

首先最搞笑的,是「原來」馬拉貨幣林吉(Ringgit)不是全面流通貨幣,銀行零售點是不能預先兌換的;當分店經理面帶委婉地拒絕在下的時候,我啞然失笑,我們做投資的,竟然忘記林吉是有限度地流通,都怪新冠惹的禍。

超級應用一抓就是

不過,這倒未有對出行做成真正的影響,因為當地也有它的超級應用程式Grab,出行一切需要用到的服務,如酒店預訂、網約的士等,通過程式,盡在彈指之間一抓就是,不需要現鈔碎銀,酣暢淋漓。比起在本地,我滿抽屜的硬幣,全都是乘坐的士時每次問可否用電子支付而被噴得灰頭灰腦後所積存下的,這應該是我們自誇為國金中心時的一個把柄?

吉隆坡固然出名榴槤,但由於是國際級會議,主辦方倒沒有在每一餐都以自己的喜好,強加來自四方八面的賓客。在五星級酒店的多次午餐和晚宴,都以自助餐為主,可謂豐儉由人,各人按自己肚皮的情況而「執生」,這也減少了對服務的要求,可能更為節約,更向ESG靠攏?

亞經合的民間版

會議的日期,剛好是馬國大選的前夕。原來當地周末是大選日,周五就放個公共假期,於是周四晚市面人頭湧湧,塞車問題在晚上尤其嚴重,這也是典型的新興或發展中國家地區的常態,購車的增加速度,快過起路修橋的,這是藏富於民,還是國庫管理的問題,不易回答。

在會議期間,難得與來自亞太地區各主要的金融城的代表聊天,自然是天南地北,但最後又都會來到這個基本點:中美博弈。這話題非常重要,卻也不是誰誰誰三言兩語可以説得完整、講得圓滿。但除此之外,卻有一些觀察,比較貼地:

例如,當中國代表因國內疫情的關係不敢出門(怕出了門、回不去!),印度的代表就是「大灑冷」──一行九組來自不同城市的代表,陣容龐大,如果都站上講台的話那就是整整的一排佔滿畫面。全球化近年受到不少衝擊,但印度似乎相對上是新冠的受益者,在需求和供給上均有不少增量的投入。

會議期間又看到另一組有趣的畫面,東北亞兩強的日本和韓國,其代表不管是在吃飯時間,或者喝茶淺酒之間,自自然然的都常會走在一起,有時會交流業務,但更多是像良朋好友在聊天閒話,如當日本老總説日本不是真民主時,韓國老總會説俺總統向來不是坐牢就是自殺收場……

這等由民間舉辦的商務會議,如能及早在香港復辦,對本港、大灣區以至內地,都會有很大的輻射作用的。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艾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