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多教授中國模式了!

我們過於習慣把這套所謂「民主」制度,視為完美可行的運作模式,忽略了還有別的可能,甚至偏頗地,認為別的制度都有不足。

二十大完滿舉行後,奠定了「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在西方等於現代化的道路上,另闢新的成功門徑。因此,近期不少團體都舉辦學習二十大的活動。如果相信這種中國模式,在可見的未來將影響世界、香港的發展,那麼教育界又怎能不思考,如何將它融入我們的校園呢?

選舉太深入民心

西方式的選舉、投票,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大至立法會的產生,小至地區屋苑、法團組織,都靠大眾選舉代表,在會議中代為議決來運作。在學校亦自然從小就接觸這套社會營運模式:於教學上,着力把投票描述為公民責任,日常大小事務,也盡可能依同學投票來決定,彷彿一切只有經過投票,才算名正言順。

正是過於習慣把這套所謂「民主」制度,視為完美可行的運作模式,忽略了還有別的可能,甚至偏頗地,認為別的制度都有不足。

須多教授國家政制

即使是我國的政制,在學校也少有提及。諸如:「人大」、「中全會」、「政治局」等名詞用語,一般人只靠傳媒去理解,容易被誤導、帶偏。因此,必須在正規教育中,向下一代灌輸正知正解。

何謂「二十大」?全稱為「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大會,重要性在於中國共產黨由執政那天開始,便代表全國人民,須向全國人民福祉負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底氣,正是建基於此。原則上,每5年才舉辦一次代表大會。簡言之,乃是決定國家未來一段時間的人事任命,以及發展方向的重要會議。

應反思投票不代表好

這就有別於西方代議政制的政黨。政黨英文「Party」,由字根「Part」演變而來。顧名思義,政黨只會代表部分人的利益。政黨與支持者實際是榮辱與共,一旦選舉落敗,勝出一方,自然需要照顧支持者,故常聽到「向選民負責」,並無必然義務顧慮在野方。所以,贏出選舉正是這制度的根本,任期外的,則不是焦點了。

要是落敗方真箇心甘情願認了少數服從多數,等待下次選舉翻身,社會仍能保持相對穩定。然而,從近年西方政局可見,未被政策照顧到的一群,往往使用示威、罷工等激進方式,意圖獲取關注,形成社會動盪。相反,我國雖然沒跟隨西式的投票選舉,但通過制定中長期計劃,率先讓部分人富起來,再帶動未富起來的,實現共同富裕,摸索出了符合國情的現代化路線。

有說香港施行一國兩制,制度上有別於內地,正常不過。可是,這不應是鐵板一塊,應從有機演進角度出發,擇優改良,向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角度演進。而教育就是一切革新的先決條件!

總結

現時,已可預示西方選舉的弊端,而我們生活的各層面,又太慣性用投票來表決,故適度調節,實無可避免。至於,教育作為社會未來的搖籃,有必要將二十大精神引進教學內容,多向學生宣講中國模式,以祈令下一代不再迷信投票可解決問題。

劉鴻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