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説謊

當父母發現子女説謊時,切忌不斷追問孩子你為什麼要説謊,是不是説謊等。因為這些問題根本問不出事實來,而且還令孩子產生抗拒的感覺,結果只令孩子更不想説出真話。

假日總愛四處閒遊,適逢今天路過河畔的公園,在恬靜的環境中突然傳來責罵聲。轉眼望去,看見一位婆婆指着貌似小四的女孩,女孩子垂下頭來似是欲哭又止。婆婆的責罵重點就這女孩説了謊話。婆婆大聲喝:「又講大話,真不知死,一次又一次……」女孩一直只低着頭,欲言又止。婆婆的氣勢愈來愈大,周遭路過的人都注視着他們。突然……女孩大哭起來;婆婆的回應卻是:「罵妳只是哭,無用!」

看到這個情景,我的心中不禁心酸起來。女孩若是真的説謊令婆婆傷心與失望,當然會令婆婆怒氣衝天,但為何女孩要説謊話?誰又沒有説過謊呢?婆婆這種教導方式怎能令女孩知錯?女孩如何能改?造成了小女孩的恐懼,她又如何能坦誠説出心底話?我心裏就浮現出四個字「弄巧反拙」!

那麼,當面對孩子説謊又應該如何處理呢?筆者總結了一些過往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可以有以下幾個關注點:

控制成年人的個人情緒

孩子初期的説謊行為,並不表示他是刻意或有心部署的,他很可能是怕有不良後果,所以選擇了以謊話欺騙別人。再從另一角度去看,有一些孩子可能因為仍想給成年人保持着一份「乖乖無誤」的形象,而選擇了謊話。當多一點明白孩子背後原因,我們就可以多一份體諒與包容。包容是孩子這個人,不接納的是那些不應該的謊話行為。因此,仍要保持對孩子的希望,讓他們在支持的情況下放下一些擔憂,從而學習坦誠與人相處。

明白話語背後原因

在學校曾經處理過類似的情況:阿靜(化名)是一個小六的學生,他告訴父母與同學到圖書館商討功課,而事實上就與同學在公園流連。當被父母發現後,父母將阿靜的情況告知老師,從而尋求社工的幫助。經社工的了解,阿靜表示很清楚若向父母直言想到公園流連,父母一定會作出阻止,因此她所選擇的是不讓父母知道。因為她深明,父母知道後一定沒得去。

當父母把這事情向社工報告後,社工除了向阿靜了解外,亦向阿靜的父母交流了解。原來阿靜父母不容讓阿靜在公園流連是出於害怕與擔心。再細問之下,原來阿靜父母年少時都同樣會在公園流連,並且見過不少不良份子在公園中招攬學童。

阿靜的父母出於有過類似經驗,自覺身處險境,但幸好沒有出現什麼不良後果。因此,阿靜父母出於的都是愛,可是他們這份愛是阿靜未能明白的。因此,我們鼓勵父母不妨多表達感受與原因,多與阿靜分享,增加彼此的溝通,減少不明白的因素,這也可讓阿靜無需以謊話達到目的。

如非必要  無需即時了解

當父母發現子女説謊時,切忌不斷追問孩子你為什麼要説謊,是不是説謊等。因為這些問題根本問不出事實來,而且還令孩子產生抗拒的感覺,結果只令孩子更不想説出真話。試想一想,若孩子説出真話,只會招來父母的責備,誰想説出真話呢?當我們能設身處地從孩子角度看事情,就會更明白他們。不要在追問的情況下令他們製造更多的謊話。或許在這時,父母也需要停下來想一想,如何的切入點及時機才可以讓孩子放心將事情在信任的情況下道出。

總結

最後,再回想到今天遇上的女孩,真的希望婆婆能控制她的情緒、能與孩子多點分享,更希望不要再在大庭廣眾之下即時處理一些可以留待稍後處理的問題。

翁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