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灣區未來創意潛力:香港應如何定位?

大灣區的創意工業目前最需要的,正是一個適切的渠道展現其豐富潛能。當大灣區其他城市加強與香港合作,共同推廣比疫情前更緊密的文化交流,中國的創新藝術作品定能提高競爭力,成為國際藝術市場的焦點。

中國在過去15年間致力帶動全球創意經濟,更於2019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表的報告中,成為創意產品及服務貿易的第一大國。中國之所以能全球領先,乃是受益於近年積極提倡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為中國內地的創意產業帶來莫大刺激。

作為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香港具有深厚潛力,能為國家未來的創意經濟發展作貢獻。政府統計處2020年的數據顯示,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達到1156億港元(相等於150億美元),產業勞動人口佔全香港6.2%。中央政府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香港能扮演什麼角色,推動區域創意經濟發展?

創意產業  基礎穩健

香港的創意產業具備穩健的產業基礎,加上多年來與國際市場接軌,能多方面補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發展。藝術市場研究機構ArtTactic指出,香港對複雜的藝術市場相當熟悉,其藝術市場佔有率僅次於紐約,更早在2020年超越倫敦,成為全球第二大當代藝術市場。而且,香港的電影和設計行業向來是本地藝文界的重要動力,過去曾憑着多齣知名電影製作,得到「東方荷李活」之美譽,而設計公司的數目,亦在過去20年間錄得161%的增幅。

香港當前的成就並非為了一枝獨秀,相反,透過加強其他大灣區城市與香港的人才交流,其他城市同樣能在創意產業大放異彩,造就未來百花齊放的願景。為此,國家提供了豐厚的政策誘因,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城市之間的未來合作。以電影業為例,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提供了高達300萬人民幣(相等於416800美元)資助,補貼與香港緊密合作的前海製片人。

身處香港的專才過去為本地創意行業奠定良好的根基,過程中累積的經驗至為寶貴。隨着政策誘因增多,其他城市的創意業界人士將有更多與香港專才共事的機會,從中互相分享、交流心得。

大灣文化體驗的理想起點

另一方面,香港藝文界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基建,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香港一直致力舉辦大型國際活動,如每年一度的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藉此連繫本地和世界藝術專才。近年成為全城焦點的西九文化區,更規劃了17個博物館及表演藝術場地,展品範疇極廣,由本地至國際、由傳統至當代,是藝文發展的重要平台。當中,M+博物館在少於一年間已吸引超過110萬人到訪,其影響力媲美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事實上,ArtTactic指出近年國際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趣日漸濃厚。因此,大灣區的創意工業目前最需要的,正是一個適切的渠道展現其豐富潛能。當大灣區其他城市加強與香港合作,共同推廣比疫情前更緊密的文化交流,中國的創新藝術作品定能提高競爭力,成為國際藝術市場的焦點。

不但如此,香港既毗鄰大灣區各城市,同時有接通國際的交通網絡,是宣傳大灣區文化旅遊的一大優勢。現時由香港出發到佛山、惠州、中山、江門和肇慶等地,車程只需少於兩小時,即使前往鄰近的小鎮和衛星城市,車程也不足一小時。全因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跨境交通網絡十分發達、建設完善。另外,香港國際機場內有超過120間航空公司提供航班服務,連接全球超過220個航點,旅客在5小時的飛行時間內,已能接通全球半數人口。

因此,香港憑着完善的交通網絡,成為大灣文化體驗的理想起點。無論是欣賞佛山的正宗武術表演、品嚐廣州的風味粵菜,或是到訪大灣區內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遺產,各國旅客也能在彈指之間輕鬆抵達。暢通便利的交通配套,是推動區內文化旅遊的助力,也能讓中央政府投放在創意及文化產業的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用。

大灣區現已具備優厚的條件,能夠促進區內11個城市之間的連繫交流,推動其文化及經濟發展步步向前。在國家目前的「十四五」規劃下,香港將成為國際藝術文化中心,成為中國與全世界之間的穩固橋樑。本地創意行業的持份者,在香港紮實的創意經濟基礎上,應利用國家帶來的政策優勢,配合大灣區其他城市同步發展,締造未來上千億元的無限商機。

楊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