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其他文章介紹過足踝和腳掌傷患的成因和護理,今日同大家分享有關「膝頭哥」一般的痛症。膝關節(膝頭/膝蓋)的病痛和傷患可見於不同年齡層,包括退化、疾病、肥胖、撞傷、扭傷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由於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如坐低起身、上落樓梯、踎低跪下,或者劇烈的球類和跑步運動等,膝關節都分擔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出現痛症的機會較高,復原的時間也較長。
常見的膝蓋痛症包括:
1. 前十字韌帶斷裂(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
2. 半月板撕裂(Meniscus Tear)
3. 膝蓋骨折(Patellar fracture)
4. 關節炎、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5. 膝蓋滑囊發炎(Carpet layer’s/ Clergyman’s knee)
膝關節組成部分有股骨(大腿骨)、脛骨(小腿骨)、髕骨(膝頭最前的蓋骨,俗稱「菠蘿蓋」)、前後十字韌帶、滑囊、內外側半月板(軟骨組織)。
前後十字韌帶將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連接起來(聽起來有點像雙截棍),兩腿骨中間有兩塊平面的半月板作軟墊,周圍有滑囊分泌出的「潤滑濟」,前面菠蘿蓋負責保護韌帶和軟組織,外側肌肉包裹並提供動力。
為什麼叫十字韌帶?
因為前後兩條韌帶剛好互相交疊成一個十字角度,前者由股骨後方延伸向前接連脛骨,形成對抗力;後者則從相反方向拉緊脛骨。
前後十字韌帶的作用是連繫和限制小腿(脛骨)在人體活動時,作超過幅度的前後移動或旋轉,避免骨節移位。例如當雙腳屈膝時(踎低),膝頭會像門鉸向前打開,脛骨頂端會微微移向前方,此時韌帶就會如橡根般拉扯着脛骨頂端,防止它過分突出。所以當前十字韌帶受傷甚至斷裂時,從外觀上會出現以下症狀:
1. 運動和跑步後膝頭位置腫脹,原因可能是滑囊積水腫脹
2. 膝頭疼痛或無力
3. 活動時膝蓋有鬆動不穩的感覺
4. 受傷時可能聽到斷裂聲
5. 膝關節變形或僵硬
無意之間擺一擺,膝頭哥會受傷?
雖然有仆倒時雙膝着地撞傷髕骨連韌帶的個案,但由於前方有髕骨(菠蘿蓋)保護,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成因多是意外扭傷和退化。足球運動員經常有跳高和原地轉向等動作,當球員改變重心方向時,其重心腳動作跟不上身體就有機會扭傷十字韌帶。筆者有朋友於足球場做護理工作,就會用儀器測試草地表面的”rotational traction”,模仿球員穿着釘鞋於草面轉動時的阻力,防止球員轉向時牽引力過大扭傷膝頭。
至於退化和勞損源於長時間做重複動作,例如物業管理人員會時常上落樓梯、長跑選手也會重複跑步訓練。尤其是「上山容易落山難」,落樓梯時壓力會集中在膝頭和小腿,往上行反而講求腰力和臀肌。當患者的腰部和腿肌肉強度不足,更會增加放在膝關節上的壓力。另外,年長漸長,外翻腿(O字腳)、疾病、體重超標令到膝頭不勝負荷等,都會引致韌帶勞損或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韌帶受傷 不易完全康復
輕微的韌帶受傷(小部分撕裂),只要沒有持續加劇傷勢,原理上還是有機會自行癒合。而嚴重的撕裂或斷裂,就需要手術治療和術後物理治療。無論如何,十字韌帶是一組非常強韌的組織,身體中血小板和生長因子(幫助復原的細胞)難以進入,加上關節位長時間活動,屬於手尾長的傷患,而且癒合後也難以回復之前的活動強度,必須做手術治療和術後物理治療。
運動不正確 只會適得其反
治療膝頭痛症,首先是避免加重負擔,除了醫生處方消炎止痛藥物或進行必要性的手術外,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情況,編製一套強化腿部肌肉療程。由於某些鍛鍊動作可能會增加關節壓力,胡亂訓練可能引致反效果,最好先徵詢治療師建議,例如使用儀器輔助和配戴膝部保護器,或在治療師指導下在水中進行肌肉強化訓練。而肥胖引致關節痛的人士,胡亂進行打波、跑步、行山減肥,就更加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