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是什麼?從她最後一場戲說起

事實證明,王族在現代社會只是一種為人民提供虛幻的演員,王室生活也不過是一齣長篇連續劇,演技精湛的可以爭取在台前更多表演機會,擔當更多節目;如果演技不濟,只能選擇躲在幕後,做一個低調的君主。

9月20日,聯合國大會第一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講話中稱,「我們目睹了一場向帝國、殖民地時代的倒退,法國對此堅決予以拒絕。」聽到這句話,彷彿以為僅僅在哀悼英女王一天後,法國人就要來鞭屍;更令人感到錯諤的是,除了英國這個老牌帝國殖民地遍布全球,法國也有不少,難道法國走出了自己的殖民思維了嗎?

當然,我們明白,他指的是已經土崩瓦解的蘇聯帝國,僅餘下衰弱的俄羅斯。然而,馬克龍為何會對自己國家的殖民歷史不以為意?或者他根本一無所知,心中的法國只是個浪漫奢華的國度,但他又有否想到法國的浪漫,是寄托在對非洲的剝削?由此再次想到,英女王逝世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但在哀悼以外,各種對英女王的功績、影響和評價,令筆者重新思考,到底英女王是什麼?

讀者可能覺得這條問題很奇怪,英女王不就是英國的元首嗎?或者有個更準確的説法,女王或英王是英國禮節性元首,同時擁有一些關鍵的政治權力,但只會在極端情況下才會使用。總括而言,女王是英國的象徵。但事實又是否如此?一種因為血裔與生俱來的權位到底是什麼?

70年英女王的包裝

這段時間,一種最有趣的説法是,英女王是真實的英國操控者,利用王族長期的影響力控制權力集團,操縱政壇運作。也就是説,英女王除了皇族地位外,還擁有實質的權力,是真正的皇帝!雖然不能排除英國政壇背後的確有個權力集團,同樣情況也出現在美國和法國,但是英國王族在政壇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反而幾百年來早已被弱化和規範化,變得循規蹈矩,最多也就是其中一個有點影響力的名門望族。

畢竟逝者為大,坊間對英女王最常見的評論是強調她對英國,以至於世界的貢獻。比如說「對於英國,一個時代結束了,伊利沙伯二世用一生為英國國民服務,她早已成為了英國人的一種精神象徵,她的存在代表着穩定和安全感。」

英國人重視包裝,所以更重視女王的包裝,連帶自己和英國人接觸時,也不自覺地重視包裝。所以,馬克龍夫婦被傳媒質疑在抵埗時身穿正裝卻配上運動鞋,有失斯文,顯示出兩夫妻的習慣;同樣還有差點被同胞指責不應該戴袋巾、不應用頭紗的韓國總統尹錫悅夫婦,幸好還有其他例子,包括拜登太太和約翰遜太太相同的穿裝,才逃過一劫。

由此也可反映,過去70年英女王的包裝有多好。從外貌、穿裝打扮到言行舉止,稍有不豫都被直接挑出,形象得到充分保護,甚至在備受懷疑的戴安娜王妃車禍離世事件中,都能夠全身而退。如果英女王是一個花瓶,經過這許多年的悉心照料,這個花瓶終於全身而退。

在這幾十年當中,她是一個參與者、影響者,還只是一個旁觀者?(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在這幾十年當中,她是一個參與者、影響者,還只是一個旁觀者?(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英女王登基時的世界早已消失

然而,花瓶又是否貶低了英女王的地位?畢竟她經歷過二戰後所有政治大事,但都能知所進退、恰如其分地應對。這也是許多評論人的側重點,包括數算過去幾十年世界變幻中,英女王經歷過多少位首相、多少美國總統,以及許多重要場合。然而,在這幾十年當中,她是一個參與者、影響者,還只是一個旁觀者?大家都心裏有數。部分評論人以英女王在許多事件上採取謹慎、保留的態度,在關鍵時刻能發揮穩定政治的作用,以她的不作為視為她的貢獻,這種看法,筆者不敢苟同。

非不為矣,實不能矣!英國王室被配上枷鎖已近400年,由17世紀王權和門閥反覆傾軋,以君主立憲壓制絕對王權告終,王室不斷被提醒剩餘的權力只是安慰。事實上,王室這種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用血脈,甚至在現代強調用嫡長來傳承權力的方式,每步都是為了防範王室積聚力量。既然如此,王室的存在意義又是什麼?

英國媒體以至英國人當中,最常出現對英女王的評價便是「她貢獻了一生服務國家」(the whole life serving the country),以及「半個世界的人們哀悼她的離去」(half the world mourning for her leave)。這兩個評語反映兩個問題,其一,有哪個國民,只要不曾移居他方,不是終其一生貢獻國家?更何況生來做授予權位,就要為權位服務。説得抽離點,英女王也不過是一個豪門大族的太君而已!其二,英國不再是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影響力和半個世界已經差距太遠,英國人不能再以英女王登基時的視角俯視這個世界。

王室生活不過是一齣長篇連續劇,查理斯面臨的,只是擔當多少劇目的選擇。(亞新社)
王室生活不過是一齣長篇連續劇,查理斯面臨的,只是擔當多少劇目的選擇。(亞新社)

查理斯三世的選擇

近代世界,與英女王的國內地位相近甚至更高的,自然想起前泰王普密蓬。他倆同樣在國內外備受尊崇,但下一代接班人又同樣不幸地生活不檢點,外界憂慮未能順利接班或接班後惹人民不滿。但事實證明,王族在現代社會只是一種為人民提供虛幻的演員,王室生活也不過是一齣長篇連續劇,演技精湛的可以爭取在台前更多表演機會,擔當更多節目;如果演技不濟、私生活不檢點、受人民批評,那只能選擇躲在幕後,做一個低調的君主。

查理斯或許需要作出同樣的選擇。

如果退一步,看看今天大部分歐美國家的政界領袖,又何嘗不是另一套連續劇?只是劇目更多:悲劇、喜劇、閙劇,但不再有勵志、皆大歡喜的結局。相反,劇集愈來愈短,主角愈來愈不討喜,上位、落台也仿如走馬看花,他們只能得到短暫的支持,零落的掌聲後快速地被唾棄、在噓聲中落台,甚至無法讓人看清主角的目標和面貌。背後的編劇、導演也從未考慮觀眾需要什麽,或者説,他們只需要讓觀眾通過票房,來指示對角色的喜好與否。

只是,他們眼中的觀眾並不想來看一齣好戲,也不盼望一種虛幻的生活追求,而是真真正正地活着,好好地活着。

霍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