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得啟示 知足心態抗誘惑

老子的《道德經》重新確立人的價值和意義,令人突破資本主義的束縛,從而安心立命。它對現代人有何啟示?

老子的《道德經》作為中華文明的經典,甚至是世界文明的經典的美譽,是當之無愧的。這絶不是信口雌黃的。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道德經》是繼《聖經》佔據第二位。1816年迄今,各種外文版《道德經》已有250多種,至今每年差不多有一到兩本新的譯本面世。

過於追尋享樂  終淪物慾奴隸

我們如何解讀《道德經》這部經典,進一步得到啟示,從而安心立命、精神富足?首先,讓我們先了解現代的社會是由何種結構組成?而這種社會結構出現弊端何在,恰好正是《道德經》可以彌補,進而令現代人生活幸福美滿?

現代社會是以資本主義作為運轉的體系,以香港為例,這是一個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名成利就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以金錢利益掛帥,人際關係是十分淡薄、功利和疏離。

資本主義具備資本集中及工作編制的特殊方式的兩個特質。龐大的集中化企業以及徹底的勞力分工,使工作者失去主體性,變成整個機器的一個齒輪。結果人被變造成貨品,在現存的市場下爭取最大的利益。人的存在本質是孤獨,被焦慮不安及罪惡感包圍。人與人的關係,本質上變成疏遠的機械人的關係。

我們最常掛在嘴邊上的幸福是享樂,消耗和吸取大量商品、景色、食物、飲料、圖畫、書籍、電腦、衣服、跑車等。人類是欲望的吸吮及吞噬者,永遠貪求、渴望,又永遠失望,自己最終變成為物欲的奴隸,淪為機器、工具的奴隸。它把人類最純真的本性推向痛苦和不幸的深淵。處身這樣的社會,我們便出現自我認同的落差,變得無根、無心及無情。

人有尊嚴價值  重新喚醒本性

老子的《道德經》是重新確立人的價值和意義,令人突破資本主義的束縛,從而安心立命。它對現代人有以下三個的啟示:

一、要有知足的心理,才能從容地面對大千世界的誘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12章)老子知道人性喜好感官享受與刺激,提醒人們縱情享受將帶來損傷。「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44章)、 「知足者富」(33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6章)由此可見,知足知止是最重要的,使人有所取捨,有所進退。

二、人是獨立於天地的自身尊嚴和價值。「道」為宇宙三才(天、地、人)之本體,人與天地合一。這可以對治人在資本主義被當作為工具,以及在市場被交換和利用的價值。「人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16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老子認為「道」孕育天地、萬物和人類,生生不息,永無止境。由是,人的內在本性重新喚醒出來,道是無限性存活在於人的生命之中。

三、「道」具有自然、清靜、無名、無言等特質。人具有可塑性,由於沒有任何的地位和身份,不會被外界的名利枷鎖縛束,解除資本主義裏人類被機械化、物化的思想桎梏,把無根、無心和無情的問題對症下藥。人類終可邁向淨化身心靈,實現自我完善及超越、用厚德化人、返樸歸真的靈性修煉路上,恢復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

作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甲級榮譽畢業、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曾工作於香港佛教聯合會和饒宗頤文化館,現任教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擔任客座助理教授,先後在嶺南大學及中文專業進修學院任教中文、歷史科目。熱心歷史文化,積極推動社區,包括擔任香港歷史文化學會副會長及香港道教文化學會秘書長一職。同時,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計劃,先後在「喜閱香港2:香港宗教萬花筒」及「香港宗教萬花筒2:華人信仰文化」擔任策劃及主持;新城電台與都會大學合辦「自在人生大學堂」講授「世界文化遺產」和「中國歷史」;亦在佛門網、《文匯報》刊載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