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有一個位高權重的官員,素來篤信佛教,也有一位非常敬重的師父。有一天他設宴為母親祝壽,邀請他最敬重的師父當主客。席上冠蓋雲集,酒酣耳熱之際,大家都希望能夠請師父提個墨寶祝賀。
師父大筆一揮,寫着:「祖死,父死,子死,孫死。」大家看到都楞住了,全場鴉雀無聲,不知如何反應。
師父似乎猜到眾人的反應,於是笑笑說:「請問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人是不會死的?」大家都搖搖頭。「不過有些小孩很年輕便夭折,也有人年紀不大便因病或是意外而橫死。如果全家每個人都能夠壽終正寢,是不是很大的福報?所以我說,祖父死了之後,才是父親死;父親死了之後,才是兒子死;兒子死了之後,才到孫子死。個個壽終正寢,不見白頭人送黑頭人,是不是很好的祝福呢?」
大家聽完都覺得很有道理。老人家活到兒孫滿堂,該走的時候走,可說是含笑而去,如果每一代都是如此,就是最好的祝福了。
我們往往都貪生怕死,喜歡慶祝愈來愈遠的生日,卻不願意接受愈來愈近的死亡,因此祖師們會用不同的方法接引眾生,例如以這種逆向思維的方式來破大家的執著。
從佛法上來看,一期生命的結束,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如何能夠在生死之中無所畏懼、自在而不顛倒?那就要從佛法的實修上去用功,而不只是口頭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