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 反映中國經濟困境

——再論中國與世界的接軌(上)

中國所遇的形勢,比上世紀90年代日本自以為世界第一、喧囂最盛時,更為嚴峻。中國經濟整體創新能力不強。30多年來,中國在最展現一國創新能力的科技領域的創新成果,尚不及當年實行計劃經濟、不與科技強盛的西方國家來往的蘇聯。
上周二(11日)人民幣出現自1993年匯率並軌以來,最震撼的匯率變化:對美元匯率最多下跌了2%,隨後一天又下跌相近幅度。人民幣遽然下跌,對中港乃至環球金融市場衝擊巨大。全球資本市場風聲鶴淚,大幅震盪。本來,外匯市場匯率變化,每天都在發生,即使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這些熱門幣種,也經常發生大幅波動,有時波幅更甚於人民幣這兩天的跌幅。為什麼人民幣下跌更引人注目呢?有中國情意結的人,給的答案是,這顯示中國的世界影響力其大無比。這樣的答案自然有道理,但不是全部。實際上其他主要幣種的上下波動是市場常態,投資者向有思想準備或說預期,有些並通過各種金融手段進行對沖。人民幣自從22年前這個時候,通過官方匯率大幅貶值、與市場匯率並軌以來,一直處於上升軌,尤其是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上升成了很多人尤其是中港投資者的信念。正因這種幾近根深蒂固的信念,人們很少有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早為之謀對沖。因而人民幣遽貶帶來的衝擊,更加矚目。
 

原有成功模式或將失效

 
人民幣遽貶,是在國內公布七月份的海關統計,中國出口錄得慘淡下跌的數據後發生的。這樣,說遽貶是中國金融當局對出口狀況的應對,距離現實應不太遠。外媒說,中國決策層看到數據驚破了膽,才推出遽貶措施。這樣說或許誇張一些,但遽貶確實表現決策層深切憂慮中國經濟狀況。加上一個多月前的股災,暴力救市導致A股處於半癱瘓狀態。中國在經濟低迷中,意圖另闢蹊徑的努力,似乎受到挫折,經濟現實趨於嚴峻。
 
如果拿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與日本四分之一世紀前的急速轉折相比,對強國人來說肯定是嚴重的冒犯,也就是「政治不正確」。但客觀現實是如此殘酷,無可能因感情因素改變。與日本一樣,中國現正告別一個經濟階段,原本成功的模式正在失效。繼續過去曾經成功的思維,結果極可能事與願違。
 

從人力、人手經濟到人腦經濟

 
讓我們大跨度地回顧人類的經濟史。若以生產活動的形式看,目前為止,人類經濟史可分三個階段(或說三種形態):即人力經濟、人手經濟與人腦經濟。人力經濟以體力為主要生產動力,持續時間最長,直至動力機器的發明才逐漸結束。接下來是人手經濟,主要靠技能生產。最高階段是人腦經濟,即主要以腦力(或說創新)來創造財富。
 
人力經濟階段,生產多以家庭為單位分散進行。國家形態有多種形式:人手經濟階段,主要分成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計劃經濟曾經成功,但最終在人手經濟向人腦經濟過渡中,因制度有缺憾、無法高效發掘腦力資源(即提高創新能力),而被唾棄了。
 
中國曾試驗計劃經濟,但改革開放開始時,中國90%的國民生活在人力經濟環境下,從事與他們幾千年前的祖先幾乎沒有什麼差別的,頭頂青天、炙膚皸足的農活。靠著鄧小平的睿智,中國黜棄了閉關鎖國的烏托邦試驗,重啟中斷30年的現代轉型,努力與世界接軌。因中國高度集中的國家體系,加上不顧一切唯 GDP 主義的詮敘制度,乘著冷戰後的全球化熱潮,橫掃全球的人手職位。因而中國經濟在30年內,從人力經濟成功發展成人手經濟,走完了先進國家走了一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這相對於仍在人力與人手經濟間徘徊的國家,當然成就偉大,但是否空前絕後,則值得商榷。實際上,日本與亞洲小龍當年都有過相仿的成就,而更重要的是,開山辟道之功盛於四牡騑騑,周道倭遲,或騁驥騄於大道也。用30年走完200年的道路,看起來偉業盛烈,但人家200年費盡心力,研究探索,你只是時來天地皆同力,把人家已發明的技術引進來,因此用時間比較,其實並不恰當。同時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太多負面問題。然而鄧小平亳無疑問,應該載入中國近代史,列為最成功的政治家。
 

位高勢危 創新不足

 
經過30多年急速發展,中國經濟基本上成功從人力經濟邁向人手經濟。這一過程中,中國國家制度即集權與市場經濟,發揮了兩翼的功能。今天經濟全球化形勢中,中國經濟遇到的問題,與日本幾乎同樣,只是日本人的技藝大大超過中國。中國所遇的形勢,比上世紀90年代日本自以為世界第一、喧囂最盛時,更為嚴峻。實際上,在世界經濟結構中,以美國為中心的先進國家,已越過了人手經濟,進入以創新為主要創造財富手段的腦力經濟。此外,很多國家仍在人力和人手經濟間徘徊。中國周邊就有印度東盟等,擁有大量人力、人手資源。先進國家人手需求減少;處於人力經濟的國家,人手供應巨大。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經濟位高勢危,顯而易見。
 
中國決策層當然希望中國經濟形態繼續發展,成為人腦經濟。但希望與可能不同。實際上,中國經濟整體創新能力不強。30多年來,中國在最展現一國創新能力的科技領域的創新成果,尚不及當年實行計劃經濟、不與科技強盛的西方國家來往的蘇聯。今天全世界最好的腦袋,幾乎已全被創新中心國家匯集;因而以一國之力,根本難以發展成腦力經濟的創新國家,更遑論凌架全球創新中心國家了。日本當年自以為天下第一,原來以日本之力,根本無法抗衡匯集全球精英的英美西方創新文化體系。大家知道,日本衰落,乃因世界進入資訊科技主導的新時代,以創新而不是技能(即人手)主導,而日本創新能力不逮。
 
鄧小平1977年第三次復出,是打倒四人幫後一年。經過一年整合黨內勢力,1978年底召開被認為開啟新紀元的11屆三中全會。旋而鄧踏上訪美旅途,可以說是重新上臺後最重要的外交活動。我所以寫下這些日程,就是要顯示,鄧是把訪美當作多麼重要的頭等大事。當年國內傳媒稱為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這確實是鄧遂行改革開放最為明智的部署。根據我的研究,「改革」、「開放」這兩項政策,其實「開放」對中國經濟的騰飛功效更大。除了六四事件一段不長的時間,終鄧之世,中國與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關係良好;國內民眾也對西方國家觀感很好。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