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過了,為了零確診,不做任何檢測是一個有效方法,另一方法是消滅人類。問題是,確診清零和病毒清零是兩回事。先不論清零政策目標何在,當全球大部分地區決定與病毒共存,要求具傳染性病毒清零是非常困難。經濟學眼中的非常困難,就是代價很高。
清零代價有多高?
以不檢測達至零確診,我們要問這方法目的是什麼?被問到歐美逐漸打開邊界,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這樣回應:「首先是英國、美國或者歐洲國家,近半年會首先恢復社會常態,但其實遠遠達不到疫情前水平。恢復有個過程,但肯定會帶來一些小規模的反彈。我估計可能以後英國就不報感染人數。因為沒有意義,就像流感一樣,雖然會估算人數,不可能採取全民篩查的方式,這是勞民傷財。」
另一方面,以消滅人類達至零確診,我們要問這方法代價有多高?
不要誤會,因為疫苗接種率及其他種種經濟或政治原因,清零政策在某些時空可能是合理。然而,既然消滅人類也可以清零,我們不得不比較現實世界裏不同清零政策的成本效益。以經香港國際機場到港的機組人員為例,官方資料這樣介紹目前所謂豁免檢疫安排:「機組人員會按照他們抵港前曾逗留地區,而被安排不同自我隔離和檢測安排。
考慮因素包括有否完成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執勤航班工作性質等……至於打算在抵港後進入社區的本地機組人員,他們須在指定檢疫酒店自我隔離的天數,會根據他們疫苗接種紀錄和抵港前曾逗留地區風險而釐定。一般而言,已完成疫苗接種的機組人員,需要自我隔離的時間會較短。 」
機組人員豁免之必要?
豁免檢疫?從來沒有這回事,只是隔離時間視乎風險而釐定。為什麼機組人員可享有與眾不同檢測安排?因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內地的國際金融中心,空運業對香港尤為重要。自2010年起,連續10年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國際空貨運樞紐。
2018年,香港國際機場貨運總量佔香港進出口貿易額42%。疫情雖重挫航空業,但航空貨運依然蓬勃,今年1至9月香港國際機場處理361萬公噸貨物,大致上維持疫情前吞吐量。進一步收緊機組人員檢疫安排,勢必影響香港國際空貨運樞紐的地位和相關行業的就業情況。
運輸及房屋局指,高度重視近日貨機機師確診個案。有醫生更認為,目前豁免檢疫安排仍有風險。消滅人類達至零確診便沒有風險,但社會應怎樣平衡呢?容我再次引用陳錚鳴教授作結:「比如對已知的哪怕風險很大的事,大家可能也習以為常,比方說內地每年交通事故死亡10萬人,但是大家從來沒有因為會交通事故死亡而不開車。」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